第二十二章 兵仙出山



        田荣造反时,刘邦正在南郑王宫饮酒解愁,这地方实在没有咸阳过得舒服。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入定关中,打败项羽呢。

        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此时,刑场上处决人犯,人头滚滚惨不忍睹。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最后一个壮士举目仰视,看到滕公夏侯婴,大喊:

        “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掉壮士?”

        夏侯婴忽然听到惊天一喊,吓了一大跳,这人临死前还喊的这么不同凡响,又看他相貌威武,尽显英雄豪杰的气概。

        那个谁?给我放了他。

        夏侯婴不是一般人,他是汉王刘邦的亲密战友兼司机,说话很有份量。他打了招呼放人,汉兵自然遵从,此人死里逃生。

        被夏侯婴从刑场拉出来的人,就是鼎鼎大名的韩信。

        韩信,淮阴人,平民一枚,志向远大,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没人推选他做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日子过得窘迫,只能经常抱着宝剑,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很多人都厌恶他。

        抱着宝剑吃闲饭,会不会一言不合就要刺杀,多少有点强迫的味道。别人应该厌恶他,但不能否定他的雄心壮志。

        现实的窘迫,磨灭不了韩信对未来的信心。

        韩信的母亲死后,家里穷的叮当响,没钱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便于以后发达了,有地方让人祭祀。

        落魄,也不能磨灭韩信的志向,孝总不会是错的。

        可以说,韩信是一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有志青年。

        当然,志向不能当饭吃。

        韩信为了不饿倒在街头,坚强地活下去,熬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刻,只能厚着脸皮,忍受人家的冷嘲热讽,到处去蹭饭。

        韩信的朋友,自然是蹭饭的首选。

        南昌街有位亭长,很欣赏韩信,经常和他喝酒聊天,称兄道弟。韩信开心地到亭长家蹭饭,脸皮非常厚,竟然蹭了几个月,情况不妙,也不管人家脸色是否涨成猪肝色,自己吃饱就行。

        亭长有苦难言,男人要面子,不好说。

        但亭长妻子不乐意,没见过这么无耻的人,蹭饭不要脸,蹭饭几个月,又不交伙食费,我不要他来蹭饭,我想个办法。

        有一个好办法,干脆这样,我们一大早做好饭,就在床上把饭吃掉。到开饭时,韩信来蹭饭,不好意思,没有他的饭。

        这个办法,弄得韩信灰头土脸。

        韩信是聪明人,没吃到饭,自然明白他们用意,你们一家人不讲义气,就吃点饭,还耍名堂。一怒之下,就和亭长绝交。

        真可谓斗米养恩,石米养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