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率先入关(一)-第3/7页





        子婴又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

        大家总是议论纷纷,有人说子婴是公子扶苏的儿子,有人说他是秦始皇的侄子,反正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谁也说服不了谁,都觉得自己对,要想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话,只能开棺验骨,用现代的技术,做个dna检测了。

        值得一提的是,史圣司马迁认为子婴是公子扶苏之子,这一点我们不敢苟同,除此之外,我们都举双手双脚赞成。

        我们用一个反证法,假设子婴是公子扶苏之子,再假设秦始皇的子孙繁殖后代能力超级强,就按15岁繁殖一代来推算。

        秦始皇50岁去世,公子扶苏大约35岁,子婴大约20岁,子婴之子大约才5岁,又如何“子婴与其子二人合谋杀赵高”?

        与幼儿合谋生死之事,没必要吧。

        我们猜测,子婴更有可能是秦始皇亲侄子,弟弟成蟜的儿子。从子婴处事经历、谋算手腕来看,这种可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性非常大。

        成蟜谋反被杀,儿子子婴没有继位的可能性,与秦二世没有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安然渡过了多次惨无人道的屠杀。

        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岁月,子婴的表现可圈可点。

        子婴敢于担当作为,想当初胡亥准备处死蒙恬蒙毅,当时朝廷已经腥风血雨,宗室大臣人人自危,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在宗室大臣唯唯诺诺的时候,子婴不畏牺牲,勇敢站了出来,积极劝谏秦二世,在历史的舞台上露了一把脸。

        我们只能竖起大拇指,喊出两个字:牛逼!

        子婴首先列举了三位败国丧家的国君。微臣听说以前赵王迁杀良臣李牧而改用颜聚,燕王喜暗用荆轲的计策而违背秦国的条约,齐王建杀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后胜的谋议。这三位君王,都不够英明,都各自因为改变旧规而丧失国家,灾祸降给了自身。

        皇帝陛下,千万不可向这些昏君学习。

        子婴接着强调蒙氏家族的重要性。蒙氏一族,都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陛下却要舍弃他们、诛杀他们,微臣认为不可以。

        子婴最后狠狠地批评了秦二世,皇帝陛下,您这样做,后果很严重。微臣听说轻于思虑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不能广纳众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对内让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对外让战士的斗志委靡不振!

        子婴的死谏,让我们捏了一把冷汗。

        找秦二世和赵高麻烦的,没有不死的。

        神奇的是,子婴死谏后,一直安然无恙。

        虽然子婴安然无恙,但他的努力没有结果,秦二世没有接受他的劝谏,还是按照既定方针,派人杀死了蒙恬蒙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