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编辑部来信(一)



        写完这几句话,刘云飞觉得轻松了很多,再拿起书本,效果奇佳,一直以来不甚明了的地方也豁然开朗。原来随心所以的书写,也是一种上好的发泄方式。每个人都需要发泄,所不同的只是发泄方式,当刘云飞发现了这个秘密,就一直使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每到心态不稳定的时候就写上几笔。

        原本一个厚厚的本子,已经被他撕得薄薄的,这是他的一个坏习惯,把画成一团乱麻的废纸丢进垃圾篓,而剩下的薄薄的本子上,每一页都书写着他要发泄的情绪,就像一本心情日记。

        这个本子只有两个读者,一个是他自己,另外一个确实潘婷。拜班主任赵永生所赐,新调的座位,潘婷坐到了他的前面,两个人的交流更方便了,有时候刘云飞会没有焦距得盯着前面的马尾发呆,神游天外,有时候甚至期待那个马尾的发梢从自己的书本上扫过。

        潘婷是唯一没有表现出紧迫感的人,每天按时上学,按时回家,因为是走读,没有住校,晚上也不会看到有没有她在烛光静静的看书。看不到她在教室里熬夜拼命学习,每次测验的成绩,都是七八名左右,比刘云飞的成绩还考前一两个名次,难道她是在家里学习吗?还是学习效率问题。

        效率,这是个典型的说起来容易问题,上过小学都能写出这两个字,没读过书的人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可真要想把学习效率提高,又岂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问题。关于高考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书,刘云飞也有幸从别同学那里借读过,除了笼统的大道理,最多的就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就把人打发了,让人不明白几百页后的内容都写了什么东西。

        学习方法找不到,学习却要继续,方法还是老方法,已经传承了几百上千年,并将一直传承下去,数学多做习题多练习,其他课程背背背,最好能倒背如流。

        有时候人总容易自我怀疑,进行自我否定,背了无数遍的知识,越背越让人怀疑,这是真的吗?这样对吗?会不会错了一个字?马上翻看课本,发现一字不差,悬着心才落地,过不了多久,却又重复这样的问题。

        文学社早已交给张敏搭理,不光是刘云飞,赵莉也已经把文学社的工作进行了交接,高三的社员对社团也没有了激情,只有高一高二的社员们才会热衷于投稿、讲座、以及社内活动。

        “刘云飞,你的信。”学习委员郭玉香走过来,捏着一封信。

        “我的信?”刘云飞有些奇怪,会是谁的信呢,好像还从来没有收到过信。

        “你的信,好像是《学生时代》杂志社的信封哦,感觉里面是一本书。”郭玉香捏着信甩了甩。

        是一个大号的牛皮纸信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刘云飞接过来一看,信封正面右下角印着《学生时代》杂志社编辑部,邮编是省城,想着怎么会自己寄杂志呢?《学生时代》在小城报刊亭就能买到的学生读物,也是为数不多的中学生读物之一,里面刊登着全国各地中学生的文章,在谷水县的学生中有不小的市场,影响力自是不小,刘云飞也是他的读者之一。

        隔着信封,能够摸出来是一本《学生时代》一样开本的书,应该是《学生时代》杂志,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