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文学社
正如人们经常说:“机会都是留给准备的人。”时间刚踏进二月的门,刘云飞等待的机会就来了。
作为种植一班的班主任,不满二十八岁的赵永生充满压力,除了来自种植二班的竞争压力,一个从教三年的年轻教师,从未做过班主任,也没带过毕业班,据校领导开会决定这届学生,班主任要从高一带到毕业,在上任之前,他就压力重重,高一的上学期过去了,期末考试的成绩还算理想,年级含养殖、电子、服装共六个班,虽然没拿到总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却花落种植一班,前十名,种植一班占了三名,这算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可是班上还隐存着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跟其他班一样,就是学生的流失,新学期开学,来报到的学生只有七十二个,又有几名学生辍学,有的家里打了电话,有的打电话过去询问,才知道已经出去打工或者上技校了,不管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没能挽回,究其原因,不外乎觉得职高高考没前途,技能又不如技校,学不到什么实用的知识,还不如早点打工步入社会呢。
怎么样才能留住学生?现在学生中都是什么撕下?这是赵永生一直在思考的。所以,在每天周一的晚自习例会之后,增设了一个分享的环节,让同学分享一些读书的心得,或者分享一个小故事等等,既能促进师生交流,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毕竟现在都讲究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自然不能落伍。
那是一个晚自习课堂上,班主任赵老师在进行了例会之后,又说一个学期过去了,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写出来,十分钟之后,拿着由赵莉当场收集了七十二张写了建议的小纸条走出教室。
第二天的晚自习刚刚开始,满脸微笑的赵永生就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振奋的消息——组建文学社,当然,赵永生的原话是“建议大家组建文学社来丰富课余生活”,所有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动了,包括刘云飞。
对于职高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文学社”,这个只存在于杂志和报刊的神秘组织,大部分对这三个字的认知还停留在字面意思,顾名思义是文学社团的意思,具体什么架构,要做些什么,都是一无所知,这一个原本很遥远的事物,突然的出来在眼前。
刘云飞又惊又喜,一直苦于自己想法不知道怎么实现,一个小小的纸条尝试,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了,让他更惊喜的是,赵永生的另外一句话:“文学社由刘云飞同学负责,赵莉同学协助。”
顿时,所有同学的目光都射向了刘云飞,纷纷思考文学社和这个不声不响消失了两个月的同学有什么关联。
在刘云飞的愣神中,赵永生的话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巡视了一圈,然后望着刘云飞说:“这是你们自己的组织,对你们自己负责就好了,我不会干涉你们,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随时去办公室找的,当然不能因为这个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说完就出了教室。
教室却马上沸腾起来,如果不是上面还有三层楼压着,楼顶都能被这喧闹掀掉。刘云飞还在回想刚才的那几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话,对自己负责?那不是一切都要同学们自己来解决,尤其麻烦的是自己被指定了临时负责人,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在他的构想中,应该是由老师或者班委来组织,自己怎么能挑起这个大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