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大唐有救了



 长安,大兴宫,早朝之上。

 大臣们都是一片愁云惨淡的样子。

 贞观十八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根据刚刚传递回来的消息,由于大唐之前遭遇了是前所未有的鼠患、旱灾、蝗灾,虽经过自救,但到了秋天,还是有所减产。

 粮食减产可不是一个好兆头,这关系着国计民生,如果粮食生产无法保持百姓之需,那么国家必然会陷入动荡之中。

 所以今天的早朝,围绕着粮食减产商量的问题,大臣们争论不休。

 李世民双眉紧皱,心里想着如何化解这次危机,怎样才能化解难关。

 长孙无忌率先走了出来,口中说道“陛下,今年长安一带遭受了灾荒,微臣提议,在所有未受到灾祸波及的地方收购粮食,然后再将粮食支援到受灾的地方。”

 这话一出,大臣们纷纷称赞,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李云智就是一皱眉,他觉得,长孙无忌的话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因为李云智认为,长安并不缺粮,既然不缺粮,那还调粮干什么?

 李云智一笑,口中说道“敢问长孙大人,你确定长安一带缺粮吗?”

 长孙无忌眉头一皱,口中说道“今年长安一带发生了鼠患、旱灾、蝗灾,粮食减产,根本就不够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子难道就看不出来吗?”

 长孙无忌的话说得很明白,意思李云智是睁眼瞎,明显的事情都看不出来。

 李云智不由冷哼一声,口中说道“可不是嘛,长安明明不缺粮食,可长孙大人非说粮食不够吃,真是有趣啊。”

 李云智上前一步对李世民说道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李世民对李云智说道“智儿,你说!”

 李云智嘴角微微的翘起然后对李世民说道

 “我觉得,长安是不缺粮的,我们什么都不用做,根本无需劳师动众从外地运粮来长安。”

 此言一出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想到李云智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太子殿下,可不能说出如此误国的言语啊!”

 “国家大事,不作为就是亡国的前兆啊!”

 “太子,岂敢说这样的话了?老百姓没有粮吃是会造反的!”

 群臣一片哗然,没想到李云智竟然说出如此的话,就像长孙无忌所说的,今年秋天,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长安一带是欠收的,只靠长安附近的粮食,是无法供养长安百万人口的。

 如果不从外地调粮,那百姓是会饿死的!

 如果不从外地调粮,那么这些人民该如何度过这一次的灾难?

 而大唐自魏征开始,都敢于直谏,朝堂的大唐,都自诩为忠臣,而且他们也知道李世民的脾气,鼓励直谏,所以他们说话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有时未免有些过激。

 “放肆!”

 李世民重重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龙椅把把。

 朝堂之上,所有大臣全都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李世民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然后看着李云智说道

 “皇儿,你说长安不缺粮食,说说你的理由!”

 李云智不慌不忙的说道

 “请父皇放心,长安今年所产出的粮食绝对够用,儿臣几年前派出哈桑出游海外,哈桑在海外带回来很多的新鲜物种,而儿臣就将这些物种种在了城外农场的试验田里,我想这事大家都知道吧。“种下了一种特殊的植物相信大家是知道的吧?”

 “确是如此。”众人纷纷点头。

 长孙无忌说道“太子所言确是如此,但是,只造这些新鲜物种就能帮助长安渡过灾荒?这个我去是不信!”

 李云智则是继续说道“儿臣在长安也种下了不少物种,产量颇丰,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

 在场的所有人都诧异了,毕竟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李云智竟然在长安都种下玉米以及其它的高产作物。

 见李云智要用事实说话,李世民微微的一笑,口中说道“好,咱们去看看。”

 当下李世民带着朝堂的百官前往李云智的农场。

 众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郊外李云智的农场。

 远远望骈,一大片金黄的玉米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几十个工人已经做好了收割的准备。

 李云智看向了李世民,李世民微微的点了点头,李云智则是大手一挥之后说道

 “开始吧!”

 于是这些工人就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收割玉米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