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儿子难为



  刘琏知道自己天分有限,参透不了。

  他索性不再去想,点头应下:

  “儿子知道了!”

  “还有,”刘伯温捋着颌下长须,双目湛然道:

  “我写封信,待会你送去潜溪公府上。”

  潜溪公,便是浙东四先生之一、被楚王殿下砸了场子的翰林侍讲学士宋濂。

  说这话时,刘伯温的面色又和蔼了几分。

  “这些天,你就不要乱跑了,到时候去给楚王殿下,当个伴读书童吧。”

  “啊?!伴读书童?”刘琏先是一愣,不自觉的薅断了几根鬓发。

  旋即他一脸抗拒道:

  “孩儿都二十八岁了,就是当个县令也绰绰有余,当伴读书童?不合适吧?!”

  “你就是八十二了,也还是刘老头的儿子,”刘伯温瞪他一眼道:

  “跟老子谈什么价钱!让你做什么便去做!”

  刘琏见父亲发怒,不敢再絮言,垂头嘟囔道:

  “做做做!父亲莫怒,孩儿都听父亲的!”

  “呵呵,这就对了!”刘伯温转怒为喜,伸手拍了拍刘琏的肩膀道:

  “等会从潜溪公家回来的时候,顺便从大中桥旁边的鸭子陈家带只烤鸭回来。”

  刘琏麻木的点点头。

  “一定要他家的,别家的为父吃了咳嗽!”

  刘伯温又丢下一句话,转身进了院子,只留刘琏在风中凌乱。

  刘琏无奈叹气,心中涌出一个念头:

  ‘当刘老头的儿子,真难!’

  ~

  这边厢,朱桢乘着轿子,离开了太平里。

  跟刘伯温把话说透之后,朱桢心中感觉十分舒畅。

  此时饶有兴致的看着外头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又看着长街两边鳞次栉比、连绵无余的商铺。

  朱桢不禁感叹,此时的南京真是繁华异常啊。

  他前世里看过仇英所绘《南都繁会图》,只是直觉实景比画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人诚不欺我!’

  小殿下赞叹一句,正寻思要不要下轿去逛逛时,忽然一股异香随风而来。

  朱桢顺风望去,街边桥边的一间店铺门口,排满了人。

  “这是?”

  “这是南京最有名的烤鸭店,名唤鸭子陈。”小桌子在旁眉飞色舞道:

  “他家的烤鸭乃是南京一绝,奴婢去岁跟着娘娘去承恩寺上香回宫,曾经买过一只回去,当时娘娘跟殿下都说好吃呢!”

  “是吗?”闻着这略带焦糊的香味,朱桢心中馋虫已经被勾起。

  他连忙指着排起的长队道:“小桌子,本王派遣一个重要的任务给你,速去打包三只烤鸭,咱们带回宫去。”

  “奴婢遵命!”小桌子领命而去。

  只见他根本不排队,直接挤到队伍的开头。

  “哪里来的代笔啊?挤甚个啊?!”

  “二胡卵子,给老子排队!”

  “赵魁……”

  队伍中有人不干了,纷纷开口问候起插队的人来。

  朱桢忍俊不禁,南京百姓颇勇颇会吃啊。

  前世里他听说过一句话,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

  没想到六百年前,就已然如此了!

  小桌子也不跟他们一般见识,直接举起了手中牙牌。

  “宫里来的,采买东西!”他尖声朝身后怼一句,又扭头对里头的伙计道:

  “三只烤鸭,油纸包好!”

  队伍后的人群,见是位宫里来的,顿时没了声音。

  里头的伙计也脸上堆着笑道:“你老等着,马上就好!”

  约莫过了半盏茶的时间,小桌子便提着三个硕大的红纸包,满面春风的走到轿子旁。

  “殿下,妥了!”

  朱桢满意的点点头,这厮蛮机灵的,以后可以多交点差事让他做。

  也不知是闻到了烤鸭香,还是自己中午没吃饱,反正朱桢现在觉得有点饿了。

  他小手一挥,畅快道:“走,咱们回宫吃晚饭吧!”

  楚王一行穿过大中桥,再转北,沿通济门大街一路北上,再经过西皇城根大街,转而经西安门内大街进了皇城。

  再一路往东,便到了西华门前。

  西华门内外虽格外森严,但见是楚王殿下一行,只稍微查验一番,便放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