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冲击微笑曲线-第2/3页
下游营销端,耀华摆脱运营商终端供应商的身份,通过公开渠道向下游延伸,树立高端品牌形象。上游端,耀华只有芯片领域在扩展,材料等领域还是白纸一张。如果没有更多基础性研究,耀华可能永远都在追赶潮流,这不是郝仁要的。
“睡不着?”穆言一觉醒来,感觉郝仁在一边翻来覆去地折腾。
“嗯,想耀华如何再往上游探一探。”郝仁说道。
“你想做什么?”穆言问道。
“比如材料之类的基础研究。”郝仁说道。
“这种类型比较偏学术,一时之间挣不到多少钱吧。”穆言说道。谷久
“一时挣不了钱,长远才能挣到钱。”郝仁说道。
“嗯,放长线钓大鱼。”穆言附和道。
郝仁没想好怎么做,困意姗姗来迟,不知不觉睡着了。
元旦三天长假,郝仁真就约上隋祖禹一家到度假村钓鱼去了。
“我说的深入产业上游环节,你怎么看。”郝仁说道。
“出发点是好的,就是难以执行。我们的人力应付现有的项目已经吃紧,而基础研究的外延漫无边际,我们不能为了不能马上产粮的部分搞得企业臃肿吧。”隋祖禹说道。
“如果我们不把研究团队建在公司呢?”郝仁说道。
“你的意思是?”隋祖禹问道。
“产学研一条龙,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通过校企联盟的方式,找一些与我们强相关的领域进行合作,孵化研究成果的同时,培养未来人才。”郝仁说道。
“你说的这种方式,国外挺普遍了,你看硅谷挨着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大学,不就是为了人才和科研成果的便利吗?”隋祖禹说道。
“巧了,我也是从硅谷的例子得到启发,只是我们不用距离靠近,而是以领域为基准,把触手就伸到全球各高校。”郝仁说道。
“你想寻求全球合作,就是欧美那些国家的毕业生眼高于顶,未必看得上咱。”隋祖禹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已经不是你念书时候的情形了。如今国内的势头蒸蒸日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市场活力,只要不存偏见,那些孩子会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的。”郝仁说道。
“说的也是,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很多年前,应该刷新了。我昨天看报纸的时候,上面有篇文章说以前的人都有个 american dream,千辛万苦要到美国去淘金,现在的人都有个chinese dream,来到这里可以大展宏图。”隋祖禹说道。
“谁去探探路好呢?”郝仁问。
“我去。”隋祖禹的儿子隋丌凑过头看了一眼两人空空如也的鱼桶。
“你去哪?”隋祖禹问。
“帮你们探路啊,你们不是要去选项目帮公司挣钱吗?”隋丌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