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打出强力反击



        说实话,郝仁并不希望国产品牌之间从商业竞争演变成公众舆论战,即使赢了心里也各种不舒服。

        大家各凭本事去海外攻城略地不好吗?就得在国产品牌在国际上还不成气候前,先争个你死我活吗?

        “兵贵神速,穆老师先去忙吧。”

        穆言出去后,郝仁的电话响了起来,是宋朝栋。

        “看今天的报纸了吗?你是捅了谁的马蜂窝了?”

        “你猜不出来吗?”

        “你不会怀疑我吧?”

        “怎么可能?你再好好想想。”

        “哦哦哦哦,马旭峰,耀华居然已经值得理想针对了,我完全没想到。”

        “你想不想和我一起上上新闻?”

        “嗯?”

        ……

        一周后,一个名为《国产核心》的系列专题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其前所未有的视角,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同时段节目的收视冠军。

        这个节目最大的特色就是给国内高歌猛进的发展适时地泼了一盆冷水,深挖制造业中不为人知,却严重依赖进口的零部件和材料背后的故事。

        它们就像经济这个精密而又复杂的身体上,一个个关键的器官,看不见摸不着,一旦缺失就会全身瘫痪,动弹不得。问题是,这样的要害,能长期假手于人吗?

        在报道中,记者首先走进了耀华的芯片实验室,采访了两鬓斑白的沈同方,听他讲述了中国芯片制造的曲折历史,尤其是他那句,为什么连我们同胞都不相信中国人能设计出好的芯片呢?我年纪大了,就想用剩下的生命博一博,看看时间站在哪一边?

        这是对此前不实报道的有力回击,更是对耀华科技实力的最好注解。沈同方说得情真意切,让主持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随后,记者又走进了高科光电在广州的液晶显示器工厂,宋朝栋一身防尘服,亲自带记者参观了生产线,在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中,告诉记者他做国产好屏的初心。

        接下来,记者又报道了华北钢厂的精钢制造,东和制造的集成结构胶等领域,涉及行业五花八门,但无一不是超越路上砥砺前行的国产企业。

        第一步反击高举高打,直接出动国内最权威的国家电视台,定下了目标正确的基调,紧随其后的第二个动作用数据说话,堵住各种无根据的指责。

        穆言将耀华的自研芯片送往第三方权威测评机构进行验证,虽然没有超越现有国外芯片,但在功率、数据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表现良好,集成度上尤为值得一提,完全满足低端机的诉求。

        这个报告一出,让曾经批评耀华不顾消费者体验的媒体顿时就无话可说,毕竟谁也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要求低端机上配高端芯片,合适就是合理。

        穆言的第三步动作更加直击要害,让vod的集采负责人汤姆.金森出来接受采访,直接指出耀华的中标和战略合作协议完全是vod基于技术和商务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定的结果,vod一向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做事,对所有供应商都一视同仁,请外界不要妄自揣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