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更艰难的旅程-第3/3页





        这与公司技术起家的工程师文化相关,也与郝仁的性格相关。郝仁平时和大家相处口无遮拦,真到白纸黑字对外宣讲时,却又严谨得可怕,叫让消费者误会的擦边球都不愿意打。

        这就让穆言的工作很难做,穆言希望公司产品能有匹配甚至超越销量的声量。当所有同行都在加码的时候,耀华还在维持原状,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这就是穆言最着急的地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营销终究是没钱难办事。公司初创时前途未卜,营销费用紧张,穆言完全理解,竭尽全力节约开支。现在第一款产品一炮打响后,利润情况很好,穆言就向郝仁提出了增加营销费用的方案建议。

        看穆言在那里思绪万千,郝仁能猜出她在担心什么,于是笑了笑说道:“我看了你新的提案,很精彩,按照这个方案,其实你申请的费用并不多,为了节省开支你绞尽脑汁了吧!”

        “老板,你要不直说不行,给痛快点,搞得我现在心情像坐山车。”穆言说。

        “我想和你商量就是能不能换个方案?”郝仁问。

        “为什么?这个方案有问题?”穆言不解,一成的代言费,两成的线下活动,七成的媒介推广在业界是比较合理的比例,预算的总额已经是中等偏下。

        “我觉得这个方案有点军备竞赛的意思,所有竞品做的事我们都投入,哪怕做得更用心,消费者也会疲劳,未必看得出你精心设计的差异。”郝仁说。

        “其实,我也是担心这点,而且我们的费用确实不如其他人充裕,但……”

        “你再回去想想,能不能另辟蹊径,找一个没人做过突破点我们全面集中投入。”

        “费用是不是还和去年持平?”穆言小心试探道。

        “可以略有增长,但我想把费用的重头还是给到产品,从根本上解决营销费问题。”

        “如何从根本解决?”

        “为什么现在各大国产品牌加码营销,无非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需要从推广上差异化产品。我们如果能直接从产品差异化,营销发挥的空间会才会更大。”

        独特的产品卖点是独特营销的核心,郝仁说的这一点固然没错。如果产品销售过度依赖营销,容易陷入竞争死循环,没有特点硬抠特点,没有办法硬想办法。

        “明白了,我回去再想想。”

        “你别误会,这不是对营销的不重视,而是觉得你可以找到更有挑战的办法。”

        “知道了,不给预算的老板一般都这么忽悠员工的。”

        “唉,我真的好穷,你知道水煮鱼他太能花钱了,我们多担待下。”

        “……”

        走出会议室,穆言微蹙眉头,到底什么才是还没人做过的突破点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