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吹下个大牛皮-第3/4页





        高建军是郝仁刚入职那会在工厂锻炼的师傅,今年50多岁了,东北人,大高个,个性爽朗。因为年纪大郝仁两轮多,高建军对郝仁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颇为照顾,两人处得亦师亦父。

        “小子,我正式退休了,下周就不来公司了。”

        “这么突然,高师傅,您还不到年龄吧?怎么就要退休。”

        “年纪大了,腰不好,干不了了。知道你忙,之前也没和你商量。”

        “也好,回家好好修养修养。”

        “还记得我家怎么走吗?今天你师娘买了皮皮虾,你不是爱吃吗,过来陪我喝点。”

        “知道,我一会就来。”

        高建军的老婆李秀梅是潮汕人,烧得一手好菜,家离工厂也近,引得工厂里的几个小伙子天天来蹭饭。想起在高建军家蹭吃蹭喝的日子,郝仁百感交集,后来自己走上管理岗位,没有办法天天到工厂。高建军特意避嫌,一怕耽误了郝仁工作,二怕别人说他攀关系,也就没有经常叫郝仁来家里吃饭。没想到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初中气十足的高师傅转眼就要退休了。

        郝仁回家冲了个凉,换了身干净衣服,一看时间差不多,就开车往高建军家走。

        高建军的家在宝安,深圳最大的一个区,接近6个盐田,5个福田。过去的二十年,关内建设如火如荼,高楼大厦在时代的感召下,以惊人的速度在这座新兴城市拔地而起时,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宝安,像是这座城市的发动机,工厂日夜运转,货车川流不息,虽然没有市中心繁华,却像大动脉一样,为这座城市注入着新鲜的血液。

        郝仁开车穿越市中心进入这里,瞥过公路边一堵堵灰色的围墙上,“大力促生产,努力创辉煌”、“卯足干劲,力争上游”,“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富有年代感的红色标语虽然褪去了昔日的鲜艳,但读起来还是让人颇为动容。

        高建军家住一楼,有个小院。车一在院门前停下,就见高建军穿着背心裤衩从小院走出来,好久没见了,郝仁竟然发现,高师傅的头发白了这么多。

        “小子,赶紧进来,菜都好了”,高师傅这头叫郝仁赶紧进屋,那头往屋里喊,“人来了,把菜端出来,我们就在院里吃。”

        郝仁从车拿出几瓶好酒,给高建军递过去,“高师傅,说好了,陪你喝,酒后不能驾车,今天就睡你们家。”

        “哈哈哈,你还少睡我们家了。”

        一会的工夫,清蒸多宝鱼、椒盐皮皮虾、凉瓜牛肉、清蒸扇贝、炒花甲、清炒芥兰、冬瓜干贝汤摆满了桌子。

        高建军有个儿子,大学毕业就去了北方工作,家里就剩他和李秀梅。三人落座后,李秀梅就招呼着郝仁,叫他先吃菜垫垫肚子再喝酒,比较不容易喝醉。

        郝仁中午本就没吃饱,这时是彻底的饿了,也不客气,三下五除二,桌上的骨碟就满满当当全是贝壳和虾头虾皮。

        白天的暑气慢慢散去,有股凉风若有若无地吹着,让人浑身舒畅。李秀梅很快吃完就去广场跳舞了,郝仁吃个半饱,给高建军满上酒,两人一杯接一杯地喝了起来。高建军平时就喜欢喝酒,一喝酒话就多,好像酒精是水龙头的开关,一打开,话就哗哗往外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