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要孩子
朝堂上一片肃静,大太监长喊了一声:“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监察御史方庆平立马站出来,“臣有本启奏。”
皇帝招招手,示意他直接说。
“臣几日前收到了山东东路至林县百姓联合上书,举报县令贪污**,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臣请彻查。”
皇帝盘了盘手上的扳指,这件事他早一个多月前就知道了,但百姓联合的上书一直送不到御史台来,直到去年新出了个榜眼叫沈玦,做了通判,这才瞒天过海将状纸送到了皇帝面前。
虽说御史台现在才收到消息,但还是说明这个**系统中出现了差错,既然出现了缺口,就都好办了。
无论如何,皇帝都是很满意的,这个通判可重用,只是现下朝堂**丛生,几个儿子也不中用,他不知道该找谁办这个案子。
见皇帝沉默,方庆平上前一步道:“陛下,六殿下聪慧机敏,心系百姓,定会彻查此案,给百姓一个交代。”
此话一出,立马有人站出来说四皇子文韬武略、七皇子出类拔萃、九皇子高瞻远瞩......
下面迅速吵成一片,众人纷纷推举自己看好的皇子,这无可厚非,但皇帝多疑,难免会怀疑他们相互勾结,时间一长就烦不胜烦。
但现在立太子迫在眉睫,他还能活几年两只手都数的过来,虽说烦的厉害,但这也是没办法的的办法了。
赵意川抱着笏板一言不发,他谁都不看好,他比较看好自己。
皇上看他一句话不说自顾自发呆,便开口:“常乐王,你怎么看?”
赵意川不紧不慢站出来说:“回皇上,此事非同小可,当找能力出众者查办,臣以为三殿下与九殿下见多识广,聪慧过人,堪当大任。”
按顺位来说,三皇子赵永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可惜他是庶子,且大臣大多不看好他,根基不稳,容易出事。
赵意川说这话就是叫皇帝以为他只是按照顺位推荐,并无他心,也是告诉陛下,自己就是为数不多支持赵永的,不必担心根基不稳。
至于赵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罢了,两人放一起皇帝也好有个比较,而赵意川也可坐收渔翁之利。
果然皇帝思忖了一会儿,说:“此事就交给永儿查办,喆儿从旁协助,希望你们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结果。”
两人激动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但面上还是稳如泰山地说:“儿臣领命,定不负父皇所托。”
退朝之后皇帝留了赵意川说话。
见人都走光了,皇帝才开口,“意川,你是朕的弟弟,朕信任你,百姓的事就是大事,不能有任何差错,此次你与老三老九一同去,协助两人,也莫叫他们斗得厉害,自相残杀。”
虽说不喜欢赵喆,但到底是自己的孩子,他不想自己当年的事重演,只剩赵意川一个兄弟,太孤独了,自己的孩子最好不要经历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