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我在红楼当公主14
何詹倒是壮士断腕, 得了个识人不明,治家不严的罪过, 但是,他这几年做礼部侍郎,其实还很得乾元帝的心意。乾元帝登基这些年,先帝时候的老臣还有不少,偏偏他们中许多都已经是几朝老臣了,也算得上是开国功臣, 一个个都底气十足,所以,即便是有些倚老卖老, 乾元帝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几年, 乾元帝也在朝堂上慢慢通过各种手段将那些老一辈的人换下来,实际上, 勋贵反而退得比较干脆,因为他们的下一代之前也跟着打仗, 如今也都成长起来了, 但是反倒是那些文臣一个个都赖着不动, 毕竟,勋贵们一个个都有爵位,之前跟着打仗, 一般也早早带着子侄培养,都混了一些军功,他们一退,自然可以将官职人脉都留给子侄。
但是当初跟着先帝他们的文官不一样,他们是行政类的官员,身上没有军功, 就算是恩荫,也就是能恩荫个国子监的监生,监生可做不了官,还得老老实实通过科举。但是,大多数人家就算是对科举有些心得,但是,科举三年就三百多人,考试也没有标准答案,多有那等才名卓著的学子科举屡试不中的。而且科举出身的官员不像是那些勋贵,一般起步就比较高,你就算是考中了一甲,也就是六七品,要是没什么机遇,想要熬资历,不知道要熬多少年,所以,哪怕是为了能让子孙发展到独当一面的地步,这些人也不敢退!
乾元帝很烦这些人,但是这年头又没有什么关于退休的强制法令,比如说,当官当到六七十岁,你就干脆退休,乾元帝又要面子,不能当着人家的面说,爱卿啊,朕看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告老还乡,含饴弄孙,享享天伦之乐了,所以,你什么时候将辞呈打一下?既然乾元帝不能直接撵人,那么,这些人就如同屁股底下生了根一样,反正就是不走。偏偏他们资历深,一般的罪名也没法奈何他们,因此,乾元帝也只能是忍着。等到何詹上来之后,这位资历浅,在一帮老臣那里根本说不上话,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就拼命抱着乾元帝的大腿,虽说他只是个礼部侍郎,但是,只要有心,礼部能插手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如说,在其他那些老臣想要干什么乾元帝不愿意同意的事情时,礼部完全可以跳出来引经据典,表示此事不符合礼法,所以不应该做,如此一来,乾元帝不用在朝堂上直接跟那些老臣对上,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之,乾元帝用何詹用得很顺手,再换一个上来,未必能这么好地体察他的心意,所以,乾元帝琢磨一番之后,决定放他一马!再者说了,这种在道德上有了瑕疵的人,以后只会更努力地抱乾元帝大腿,要不然随时可能被政敌攻击,失去自身的地位。
既然要保住何詹,那么就得有个分量足够的人将罪名扛起来。何詹自己都将侄女婿给卖了,那么,乾元帝也懒得多管,干脆就决定拿刘垚开刀。另外就是借着这个机会,命御史清查天下官员不法之事,最好将一些倚老卖老还恋栈权位的老家伙给撵回家。
存了这样的想法之后,过了几天,一切证据都拿到手之后,通政司就在乾元帝的示意下在朝堂上发难了。乾元帝阴沉着一张脸,环视了一下阶下的群臣,冷笑道:“诸位卿家,若不是朕一时兴起,想要带着太子查访一下民情,那李沐又赌对了朕的身份的话,那么,这样一起破家灭门的案子,岂不是就这么过去了!之前朕就曾经听闻,破家县令,灭门府尹,以前还只当是民间夸张之词,毕竟朝廷自有国法在。如今朕倒是发现,这还真不夸张,甚至还小看了诸位,县令就能灭门了,何至于府尹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