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过往
江户死也想不到这辈子还会再回渝都。
渝国淳熹十八年,当时还是太子伴读的江户被太子问道。
“江户,你以后想做什么,本宫会满足你。”
十岁的江户想了想,回道。
“臣不想做官,想去山林隐居。”
身旁的俩位太傅对视片刻,似乎是觉得这个回答太过荒唐,没忍住笑出声来。
江户出身于武将世家,爷爷江振是开国大将,被祖皇帝亲封为定国公。而他的父亲江国安今年打胜了仗,刚被淳熹帝授了荣禄大将军,官居一品,好不让人羡慕。可就是有着这样显赫身世的江户,却说出隐世而居这样可笑的话来。
太子转头瞪了瞪两位太傅,两人立刻收了笑意,其中一位站起身,手捋了捋胡子,语气却不掩揶揄。
“江户如此年纪就有这种想法,少年老成,少年老成啊。”
江户面色平静,不再言语,只把两位太傅的轻蔑之意尽收眼底。
九年后,淳熹帝驾崩,太子陈勘即位。他没有信守儿时的承诺放江户离开,而是封了他做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留在了身边。
年仅十九岁就做了正三品官员,将来又会袭公位,一时间众人都觉得江户风光无限。多少官员想与他拉进关系,将军府的门都快被来访的人敲烂,但都只得到江户冷冰冰的一句“不见”。时间长了,朝堂中都传闻江户仗着家里的权势与圣上的信任对同僚视如敝履,甚至对太傅等老臣也不甚放在眼里。江户从来都不屑于解释。
但是他还是会心痛。每每在听到这些传闻而难过时,江户总会想到新帝临登基前那夜,陈勘把着自己的肩,眼神无助,双唇颤抖着对他说。
“江户,帮帮我。”
帮帮我。
那是十五年来,陈勘第一次在江户面前这样自称。
但江户只做了一年多的官,最终还是辞官了。
都察院上奏,张太傅多年来收受贿赂卖官泄题,致使本应在科举中中选入朝为官,为国分忧的多位才子,莫名被不相干的人顶替了名次。这些人本应有大好前程,如今大半却只能在家乡种地教书,勉强为生,好不凄惨。恰好去年被顶替的一位举人家中在当地有些势力,他便一纸诉状递至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又报给了都察院。
陈勘听了这事只浅笑,一边说张太傅两朝元老,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一边命三司彻查,美其名曰还张太傅清白。一时间朝野人心惶惶,谁都不知该站在哪一边。
顺带一提,这位张太傅就是当年嘲笑江户的太傅之一。
那位举人当时也被传唤至京都,正巧由江户负责审查口供。
半月后,三司会审,陈勘旁听。人人都认为证据确凿,张太傅决计活不成了。
这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可会审时,那位举人翻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