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风云突变3-4-第2/3页



  耿纯回去后派人为刘秀送来马匹与缣帛。

  过几日,耿纯再次来拜见刘秀。刘秀对耿纯所赠深表感谢。

  耿纯道:“明公到河北是为国家建立安定大业,我不过尽一点地主之谊。”

  “你这地主之谊太重了,让我受之有愧。”

  “这点礼对于能够放眼天下的英雄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刘秀大笑,“原来这些对于耿将军不过是九牛一毛,那我就受之心安了。”刘秀从邓禹那儿知道耿纯有真心追随之意,言谈之间便已亲近。

  耿纯并不言笑,平静地看着刘秀,正色道:“这些于我并非九牛一毛,只是对于能够放眼天下的英雄而言,便是九牛一毛。天下英雄,莫过于明公。”

  “耿将军说笑了。”

  “这是我心里话。”

  刘秀凝住笑,若有所思地看着耿纯。耿纯马上向刘秀拜道:“如果明公不嫌耿纯鲁钝,耿纯愿追随明公。”

  刘秀扶住耿纯,心中犹豫。耿纯的倾心让刘秀欣喜,虽有邓禹推荐,但毕竟与耿纯不曾深交。何况他是李轶提拔使用的人,自己如何敢托以真心,大哥之死让刘秀不敢有丝毫大意。刘秀笑道:“伯山的心意让我感动,你我都是为了追求理想,愿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以后不管在哪里,我刘秀不会忘了伯山的情意。”

  耿纯见刘秀并没有真心接纳自己,心中失望,但也明白刘秀的苦衷,知他对自己还不放心,便道:“河北现在观望者居多,将来能逐鹿天下的英雄必在河北。我离开洛阳,便是希望能在河北与英雄一起成就大业。明公是我心中的英雄,我知道明公心中的犹疑,我愿以后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刘秀见耿纯一脸诚恳,也不愿让他心存猜疑,忙道:“我明白耿将军的心意。我确实心有犹疑,一是河北豪强变民太多,不知何时能够平定,二是以我现在的处境,怕难遂将军的心志。所以,未来怎样,现在说什么也只怕为时过早。”

  “天下之变已经不会太早了,只要明公不弃,我耿纯愿赴汤蹈火。”

  刘秀不再犹疑,朗声道:“耿将军之心,我刘秀定当不负。”

  耿纯便拜在了刘秀帐下。两人又对河北形势深谈一番。刘秀叮嘱耿纯留在邯郸做好安定工作,自己率领众人继续北上招抚。

  13-4

  刘秀还未动身,传来赤眉军将在邯郸城大肆行动的传闻。原来樊崇带着众将领回到赤眉营地,原本人心不稳的赤眉军一下便安定了。大家听说刘玄给樊崇只是徒有虚名的列侯,还将他们软禁起来,人人都很愤慨。但赤眉的士兵们经过了几年战争,都已厌倦作战,现在天下又回到了汉室,大家觉得没有什么仗可打了,人人都想早日归家。樊崇等人见军心浮动,便决定把部队带往远方,远离家乡,让将士们无所念想。往西去有洛阳、长安这样的大都市可以发财,还可以去和刘玄的绿林军一较高低,以报当初在洛阳的软禁之仇。一番商议,人人称好。于是,樊崇便带着赤眉军一边往西行进一边寻找发财的机会。

  这天,有人求见刘秀,说是有消灭赤眉的绝好谋略。

  来人叫刘林,是河北宗室子弟。刘林的父亲是汉宣帝时的赵缪王刘元,因为逼迫十六名奴婢殉葬,被朝廷撤消了封国。

  刘林出身富贵,为人豪爽侠义,喜欢结交豪杰,一直期盼在天下大乱中建功立业,重振祖业。更始政权建立后,刘林去过洛阳,见刘玄和他的那些将领胸无大志能力平庸,刘林判断刘玄终将不能长久,便一直图谋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刘林在邯郸认识一位江湖术士王朗。王朗在江湖上给人算命常常**不离十,为人所称道。两人相交多年,王朗屡次给刘林说天下还将属于刘氏,又说河北有天子气。刘林对王朗的话深信不疑,整日到处暗访,寻求未来天子的动向。刘林心有梦想,一直坚信,凡成大业者,要么自己卓尔不凡,能独树一帜,要么能跟随王者披荆斩棘,超越平凡。刘林没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与能力,但他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独树一帜的王者,但却可以是依附王者的英雄。刘林希望找到未来的天子,跟随这样的人成就一番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