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新朝气数9-12-第2/3页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刘玄带着更始政权的人员从宛城出发,移都洛阳。

  洛阳百姓听说汉家天子要来洛阳了,人人兴奋不已。已经整整十八年不知天下还有汉室,如今王莽已灭,天下就要重现汉室气象了。

  刘玄带着众将领到达洛阳那天,人们早早就在洛阳城门前后的道路两侧等候。有见过大场面的官吏,有饱读经书的士子,有游走四方的商贩,有长居城市的市民,还有远近郊区赶来的农民。他们感谢这支消灭了王莽的军队,心中对这支没有破坏洛阳城的军队充满了感激。淳朴的情感在任何时代的百姓心中总是相似,他们愿意去拥护善待百姓的政权,也懂得去应对一切正在发生的变化。虽然天下还是一片纷乱,但只要希望还在,就有面对困难和承受痛苦的勇气。

  九月的洛阳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威武的汉子们从远处走来,笑容满面,光鲜的衣色在阳光下闪出喜庆的光彩。将领们带着各自的部众昂首阔步过来,路上青黄相间的草丛被踩得簌簌作响,道路两旁的人伸长了脖子,神情紧张,脸色肃穆,都在等待这庄严的时刻。

  队伍越来越近,众人突然脸色发呆,继而哑然失笑。绿林军的将士们穿着各种古怪的服装,有的穿着大红的战袍,有的系着花哨的腰带,有的穿着彩色的裙袍,有的包着头巾,有的衣服还绣着花卉或镶着彩边。原来这些义军将士们为了在这样盛大的日子里显出自己的风采,各自找来五颜六色的衣服,想用奇装异服显出自己的独特,还有不少人穿着城市女人才穿的彩色衣衫。

  两旁的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大家指指点点,哈哈大笑。众将领们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心情愉快,也不以为意,跟着人群一起逗笑取乐。

  突然笑声渐止,人们交头接耳,不约而同地看向逐渐走近的一支队伍。他们衣着虽然新旧不一,但穿着整齐,规范有致,都是汉朝官吏的服饰。这些人表情庄重、神态威严。路旁人群的脸色变得欣喜,有的老官吏喜极而泣道:“不想今生还能见到汉家威仪。”

  有人道:“那是司隶校尉。”

  “是刘伯升的兄弟刘文叔。”

  “就是昆阳之战的刘秀。”

  11-11

  更始政权很快在洛阳安定下来。洛阳虽然安定了,但长安尚未安定,全国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安定,各自拥兵自重。

  随着定都洛阳,义军捷报频传。更始的奋威大将军刘信击杀刘望于汝南,不久又斩杀了严尤、陈茂,使更始政权成为代表刘汉王朝的最大力量。刘玄和众将领们商议对策,一致认为天下纷乱,仅凭武力恐怕难以平定。如今王莽败亡,人心思汉,应该以汉朝的名义向全国发文,招降接纳各路兵马,对愿意投降的原新朝官员,一律重新任免,发放印绶,保持原有职位。

  更始的文件很快发向全国,很多变民组织纷纷响应,愿意接受刘玄的招安。各地原新朝官员也愿意投降刘玄。于是,刘玄向全国各地派出使者代表更始政权到各地接受投降,对愿意继续效力的人员进行重新任命。刘玄也希望借这样的机会重建自己的力量,形成一支自己能控制的队伍。

  在天下各州郡中,河北成为招降纳新最重要的地方。河北土地辽阔,民风彪悍,刘家宗室众多,变民起义的农民军数量居全国之首,已经形成了各自庞大的力量。还有上谷渔阳两郡,在长期与游牧民族直接对抗中,形成了强大的骑兵作战能力,拥有天下最强的骑兵队伍。刘玄派出亲信南阳人韩鸿出使河北,又派人去招降天下最强大的起义队伍赤眉军。

  韩鸿初到河北,安抚故吏,选用新人,开始还有秉公唯才之意,但不断有人求情送礼,很快就把韩鸿淹没在人情利益之中。这日,韩鸿处理完广阳郡的招降,回到驿站,准备前往渔阳,便听有人来拜访。

  进来两人,风尘满面,一看便是经过长途行走。前面一人个子不高,一身劲装打扮,肩上挎着一个褡裢,眉毛粗浓,肤色黧黑,眼睛不大却精光四射,显出一股阴冷的威严。另一人身材挺拔,衣着光鲜,圆脸阔嘴,神态安然,很有几分富贵气度。韩鸿见两人径直进来,心中不悦。卫兵正欲阻挡,就听两人叫道:“韩大人。”似是相识一般。卫兵看韩鸿并无拒意,便悄悄退了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