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晴天霹雳-第2/3页
四周显得安静了许多。
门口,周成林和秦青青的两个弟弟又在一张小方木桌上玩起了扑克。
周阴阳和崔大嘴两口,还在一旁津津有味地闲聊着。
想着应该去拜访一下隔壁的堂哥,周妈妈绕过门口的小木桌,朝隔壁的杨乡长家走去。
烂朝门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使得方圆百里绵延起伏的山脉似乎总是四季常绿,仿佛没有春夏秋冬的更替。
居民的住宅多是清一色的瓦房,单家独户的少,通常是多户人家扎堆把房子建在一起。这样一来,大家就自然而然组成了一个个小集体,然后再以某一家的姓氏为主,命名为“某某院子”。
一个院子最多由二十来户人家组成,一家挨一家。
因为地形的不同,有一拉长并排修建的,比如“李家大院”和“杨家大院”。也有地形宽阔平坦,围着圈儿修房子的,中间留一大块空地,作为平时大人和孩子们活动的场地,或是谁家红白喜事搭场子的地方,好比“王家大院”和“张家大院”。
严格来说,杨家大院其实就杨乡长和秦富贵两家人。
虽然杨家大院人口不多,却总是宾朋满座,热闹非凡。
有人说杨家大院的热闹,归根到底是因为有德高望重的杨乡长坐阵;也有人认为,少不了天不怕地不怕的雷公菩萨杨大雷;还有人觉得,也离不开乐于助人的老好人秦富贵,以及他锱铢必较的精明太太刘香香。
事实上,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
杨家大院的人们,就像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一样,每个人都为杨家大院的热闹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贡献着属于他们自己特有的那份力量。
其实,早年的时候,杨家大院就杨乡长一家独门独户。
后来,逃难的秦家加入了进来。
再后来,杨乡长的四个儿子结婚后,又分出了四家,一共就是6家了。人口也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了近三十口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杨家大院。
秦富贵家与杨乡长家,只隔着一道漏风的木板墙。俩家人不仅放屁打呼噜都能彼此听见,偶尔睡不着的时候,两家人还常常躺在床上聊天呢。
“妈,我好像听到青青在哭——”杨乡长的小女儿杨冬梅,抱着那本昨天刚买的新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快步跑到厨房,神神秘秘地告诉母亲杨乡长夫人。
原本十来口人吃饭的杨乡长家,如今几个大的孩子都分出去有了自己的小家,就剩还在读书的小女儿杨冬梅,还和父母杨乡长夫妇一起生活。
忙活了大半辈子的杨乡长夫妇,好不容易落得清闲,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惬意而富足。
听了女儿杨冬梅的话,坐在躺椅上翻阅报纸的杨乡长,也表示自己隐隐约约听到有哭声。
对于秦富贵和自己堂妹两家今天定亲的事情,杨乡长一家也是早上才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