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成果



  谭墨这些天很忙,忙着收拾租来的屋子。忙着给闫解放和刘光天安排任务。忙着想办法拉关系,把厂里废弃的电风扇弄出来。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虽然忙碌,但成果是喜人的。

  房子已经收拾出来了,房顶该补的地方补过了,该换的瓦换过了,虽然没有焕然一新,却也能保证不再漏风漏雨。

  三间房子的其中一间,好好的装扮了一番,成了一个兼具储藏,办公和休息功能于一体的房间。

  另外两间,只是打扫了一下,把该换的窗户纸换了一遍,把玻璃擦干净,让房间里更亮堂一些。

  这两间房一间作为原料仓库,另外一间作为工作间来使用,也就不用费心费力的去装修一下了。

  这几间房每间的开间还不到三米,进深也不过四米,是标准的下人房。

  因为是马房的缘故,院子的长度却很长,足有十七八米。

  在靠近西墙的地方,有一口水井,离水井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棵石榴树,有四米多高,将近30厘米粗细,想来是在这个院子里活了好多年。

  谭墨不想这么大的院子浪费掉,于是跟刘光天和闫解放二人一起,开垦出了一大一小两块地。

  两块地中间是一条一米多宽,由碎石和废砖头铺出来的小路,从大门口一直延伸到房屋前。

  房子的前面,同样有一块两米多宽,由石子铺铺出来的平台。

  这个平台的东面离墙不远的位置,种着一棵谭墨弄来的葡萄树。

  这样一来,这个小院子就显得有了生气。

  这两块地怎么使用,谭墨也设计好了。

  大的那块呈梯形,大约有90多平米,谭墨在这块地上弄个土大棚出来。

  现在豆腐又开始要票了,所以春天可以种黄豆,收完黄豆以后可以种白菜,收了白菜以后,就是大棚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可以在里面种植多种蔬菜,等到过年的时候,蔬菜也就成熟了。

  届时,这些蔬菜既可以自己吃又可以拿来送人,在这个年代冬季,除了老四样外,(萝卜,白菜,土豆,胡萝卜)能拿出其他新鲜蔬菜的人,是绝无仅有的。

  当然,也可以拿到黑市里面去卖,会值很多钱!但谭墨不准备这么干,无他,风险太大!

  比较小的那块地,只有20平米左右。谭墨准备用它来种植一些蔬菜和一些瓜果,供养自己吃。秋天时,再种上一茬白菜,就齐活了。

  当把小院儿收拾好了,把地也打理完了。

  谭墨就让闫解放和刘光天两个小子,打着废品收购站的名义,去四九城里边晃荡着去打听,谁家有报废的“三转一响”。

  如果谁家有并且想卖的话,就让两个人用比较低的价格收回来,当然如果有手续就最好了。

  在这半个月里,街道废品收购站,也陆陆续续的送来了一些,他们收到的“三转一响”的废品。

  说实话在现在这个年代,大家把“三转一响”当成宝。即使报废了,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当废品卖掉。

  虽然从各种渠道,收到了一些,但是谭墨还是不想现在动手。因为收到的东西,型号不一样,好多零件并不互通,所以他想再等等。

  现在能干的活儿,却是从厂里面弄回来的那14台,报废的电风扇。这其中,有六台吊扇,八台台扇。

  为了这些报废的电风扇,谭墨费了老大的劲。最后甚至动用了刘兰的枕边风,才让主管后勤的李副厂长松了口。

  这也是因为小食堂的功劳,小食堂已经开了一个多月了。不仅在小食堂吃饭的人,觉得挺划算。开小食堂的刘兰更是觉得划算,她才愿意帮一把谭墨。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四月的BJ称得上风和日丽,气候宜人。

  谭墨的心情,也像天气一样,晴空万里,阳光和煦。

  厂里弄出来的16台电风扇,在谭墨花了40多块买元器件的钱后,成功攒出来一台吊扇和三台台扇。

  其中的一台台扇,是要交回厂里的,这也是当初李副厂长同意的条件之一。

  当时李副厂长给出的条件是,如果能修好,最少要给厂里一台,如果修不好,就要把16台报废的电风扇还给厂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