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庭会,十部,法院



 朱媺娖坐到武英殿的龙椅上后,众臣行礼参拜。

 “参见监国千岁!”

 “诸卿平身!”

 待众臣起来后,她素手一挥,便有一个个小宦官搬来桌椅置于殿内。

 马士英、袁继咸等人看着,都目露诧异神色。

 只见桌椅皆是新造——桌近三尺长、两尺宽,四条腿,尚不及腰高。

 椅子也是简约的四腿木质靠椅。

 宦官们横排摆放桌子,因武英殿足够宽大,每张桌子左右前后间隔都有一丈。

 更令众臣讶异的是,桌椅摆完,宦官们又在每张桌上放一个木牌,两面都写着字。

 何腾蛟望去,很容易在后两排一张桌上看到了他的官职和名字——户部左侍郎何腾蛟。

 再接着,宦官们更是每桌都上了一杯茶水,以及笔墨纸砚。

 这时太监韩赞周高声道:“请诸位尚书、侍郎按照名牌入座。”

 有人听了就准备入座,有人犹豫着观望,却也有人出声质疑。

 “我等臣僚怎可都坐着与监国议事?如此置君臣之礼于何处?”

 说话的是姜曰广。

 其为弘光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最初的阁臣之一,可惜后来东林党让马士英、阮大钺给斗败了,姜曰广便辞官乞归,回到了江西南昌奉新老家。

 朱媺娖扳着手头算着南明诸多大臣,终究是在招来袁继咸时,顺带派人给姜曰广下了一道旨意,授其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职。

 姜曰广是1583年生,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如今已62岁。

 原来的历史上,姜曰广在1648年随金声桓起义反清,失败后投水殉节,也算得忠烈。

 当然,朱媺娖用他主要原因还是手头上能用的人太少。

 见姜曰广质疑,朱媺娖也没生气,而是含笑道:“本宫敬诸位都是先帝遗留的老臣,且今日议事将耗时颇长,又需诸公记录摘要,特赐诸公入坐,不可以吗?”

 姜曰广听得一愣。

 搜刮脑海,发现确实没有哪条祖制或规矩说不准君主赏赐大臣座位的。

 只是,一次让参与庭会的大臣全都入座,这种事以往从未有过。

 就在姜曰广思考时,马士英却笑道:“监国所赐,臣等不敢辞。”

 说完当先入坐——作为财政部尚书,他的座位被安排到了最右边,也即是第一排左数第五张桌子。

 袁继咸跟姜曰广是有些交情的,甚至此前姜曰广乞归回到江西后,还在九江他那儿盘桓的一段时间。

 此时,袁继咸便过来低声道:“监国如此安排自有道理,居之兄快些入坐吧。”

 说完,也去入坐。

 姜曰广眼见其余人都入座了,也只能带着些许尴尬,坐到了左首第二排第一个位子上。

 众臣坐好,朱媺娖便开口道:“今日庭会主要商议两件事:

 其一,各部侍郎之位尚有空缺,诸公若有合适人选,可向本宫推荐,争取在本宫登基前,令各部侍郎无缺。

 其二,便是确定阁臣,提前组建内阁。如此,方能令朝廷运转更加顺畅。

 为了让诸位更加直观的了解如今朝廷各部门职能,及各部尚书、侍郎,本宫特意让人制造了一幅图。”

 朱媺娖说完,韩赞周就带着几个小宦官搬来了一个带立架的大木板,并在上面挂出了一副图纸。

 众人望去,发现这上面赫然列出了而今朝廷的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主、副官员名字。

 只见原朝廷六部中的兵部、刑部都不见了。

 剩余各部门及主官则如下——

 礼部尚书黄道周,左、右侍郎皆空缺。

 吏部尚书袁继咸,左侍郎龙文光(未至),右侍郎空缺。

 户部尚书张有誉,左侍郎何腾蛟,右侍郎空缺。

 工部尚书何应瑞,左侍郎刘鳞长(未至),右侍郎空缺。

 财政部尚书马士英,左右侍郎皆空缺。

 交通部尚书路振飞,左侍郎沈犹龙,右侍郎皆空缺。

 巡警部尚书解学龙,左右侍郎皆空缺。

 另有教育部、商务部、宣传部尚在筹建中,因此三部新立,职责、部务都在摸索之中,故暂时只设侍郎管理。

 看到这里,一众大臣只觉得脑子都懵了。

 此前他们也知道朱媺娖有意废除兵部,却不知道连刑部都改成了巡警部。

 另外,他们虽知道朱媺娖增加了财政部、交通部,却不知朱媺娖还要组建什么教育部、商务部、宣传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