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 旱情



杨家大院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最惨的是程处亮那边。

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大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家院子的墙塌了,几个脏兮兮的泥水工就在杨家院子里跟他打招呼,而现在,隔壁那惨无人道的声音就没有停过。

他到底造什么孽了!

“我受不了了!”

程处亮正准备出去,就见一匹快马从官道上疾驰而过,看方向,应该是从火车站过来的。

能从火车站送过来的信件,定然是急件。

很快,程处亮就想到自己父兄在吐蕃失踪的事情。

李靖去救援,难道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快马飞驰,在程处亮眼前一闪而过。

下一刻,程处亮扭头回家牵马,抽着马鞭就追了上去。

消息被送到宫中,李世民看完后便压下了,随后守在宫门口的程处亮等不及了,正想进去就看见柳之允过来。

“你进宫有事?”

柳之允拱手道:“是陛下传召。”

“陛下?有说什么事情吗?”

柳之允微微摇头:“这倒没有说,是要一块进去吗?”

程处亮想了想,还是放心不下,便道:“也好,我与你一道去吧,顺便问问看情况。”

程咬金在吐蕃失去消息一事基本是密封消息,至少李世民在明面上没有露出来,但是李靖带兵出发增援也不是能瞒住的,程处亮只要稍加猜测便能猜到是发生了何事。

他老程家两个男人都没回来,他作为程家一份子,自然坐不住。

跟着柳之允一块进了宫,却是在御花园里见驾。

李世民正在喝茶赏花,看见程处亮也过来,想了想自己好像并未传召他。

“你过来找朕是有何事?”

“陛下,臣是想知道……陛下是否有我父亲和兄长的消息。”程处亮垂着头,抱拳在前,心里有些打鼓。

李世民沉默了,扫了眼神色依旧的柳之允后,才道:“他们不会有事的。”

程处亮心一紧,听出来李世民也没有最新消息,越发担忧起来,但是面上还是松了一口气,道:“多谢陛下,臣唐突了,臣马上告退。”

程处亮后退了三步,李世民却改主意了,开口叫住他。

“甘州大旱了,比两年前河北道的干旱还要严重,粮食颗粒无收,土地龟裂,河道干涸,百姓无米可吃,无水可喝,且旱情来的突然,看情势,像是要像安西方向蔓延。”

程处亮愣愣的看了眼柳之允,柳之允秀气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前不久甘州旱情不是还在可缓解之内吗?怎么会蔓延的如此快?甘州往西,便要到玉门关了,若是出了玉门关使得安西也大旱,那刚刚稳定下来不久的安西,恐怕又要起动乱了。”

李世民担心的正是这个。

突厥收服不易,百姓归心更是不易,要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出现意外,定然会被有心之人钻空子,若是有人撺掇百姓起兵谋反,也不是不可能的。

原本朝中便已收到旱情报告,但是却并未重视,只以普通的救灾方法去赈灾,但是却不曾想这大旱邪门的很,短短半个月就演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奏报上说,甘州已经有人被晒死渴死了,这饥渴一事,如何忍耐的了。”李世民看向柳之允,“柳卿以为,当如何?”

“天灾难测,但却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陛下,臣有一个建议,不知道行不行。”

实际上,关于甘州旱情一事朝上讨论过两次,但是那些大臣大多是为官很久,为人处世都有一套章法,就算是赈灾,脑子里也只是原来的东西,但是这东西却不见得管用,否则也不会在河北道大旱的时候,朝廷束手无策,只能做些无用功。

不过好在那次旱情走的急,但是这回在甘州却要严重的多。

来的气势汹汹,也不知何时能够缓解。

“臣的校长曾经研制出了一种武器,叫做水炮,这水炮陛下也见过它的作用,而后便在火器营服役,但是因为所用极少,便被闲置了,若是能用水炮进行人工降雨,或许能够缓解旱情,但是据臣所知,水炮必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但甘州是否满足水炮的使用条件还未可知,因此……”

柳之允凝重的道:“臣不能保证水炮可以缓解旱情,但是还请陛下一试!”

柳之允说的保守,但是李世民却好像看到了希望。

“对,朕还有水炮在!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李世民笑了起来,却又忽然笑意一滞,“可要是用了这水炮之后,也不能缓解旱情,那可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