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乞丐-第3/6页
-
七月的天有点热,祁州这一带有些萧条,干燥炎热,植被不多,还缺水,行走路上,时不时地给马飞驰扬起的灰尘呛到。
城中饭馆的沿墙根儿一带,有诸多乞丐懒洋洋地靠在一边,挠着身上头上的虱子,太阳大的时候呢,就找个阴凉的地儿要饭,但是遇到人多的时候,或有锦衣华服的人经过时,谁还管他太阳不太阳呢,填饱肚子最重要。
要饭的也是划分地盘的,要是抢了人家的地盘挨揍不说,得来吃的喝的铜板还得被分走一大半。
所以找个人少的地儿,带上一个碗,一支竹竿,衣服破烂点,脸上脏一点,逢人经过哀嚎一声,叫声大伯父行行好,也能讨点吃的。
要说平日里也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些乞丐,偏偏这一带多了个怪人。
那人穿着短打,头发蓬乱,破碗往地上一放,往那儿一蹲,也不乞讨,也不叫嚷,就盯着路人来去。
不过初当乞丐的人最初都有这么不好意思的时候,这不奇怪,但过了两天,此人便越发显露出与众不同来,惹得其他乞丐觑眼观察。
他身边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包袱,捆得方正结实,每到早上他便卸下包袱,将一个粗烂的牌子往地上一立,竹竿墙边靠,放下碗后便蹲在墙边捧着书读。
疾行的人忍不住瞟一眼,无事经过的人忍不住停留看稀奇,往来多了,就扎起堆儿瞧热闹。
那人捧着书嘴唇嚅动,他身侧的牌子上写着“乞讨”二字,无端令人觉得有些嚣张意味在里面。
字奇丑无比,仿若刚学写字的幼童。
有好事的低下头细瞧,却见那人读的正是《论语》。
众人对他的身份揣测不已,以为是流落到此地的读书人,但见那两个字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人问话他也只是动动唇而不作答,便有人以为他是个哑巴,又瞧他随身带着行李,又猜测他是流落到这儿的贫苦人家。
也有人观察的仔细,见他的碗干净,手脚也干净,除了脸有点脏兮兮的,便忍不住猜想此人可能是遇到了难处才出此下策。
总归瞧稀奇的人爱围着他嘀咕议论。
一个上午,碗里就能积满铜板,遇到大块的银子,他便摆手示意人家拿回去,只要铜板。
有时铜板满了,他就抓一把分给身边同样行乞的老者和小孩,一时之间,令众人觉得此人有几分高义。
如此,这人便成了祁州城里的一道风景,惹得好些人前来围观。
鉴于这一路上挨的打,周孟很清楚大块的银子除了带来危险没有任何好处,而惠及身边人,的确有几分怜悯在,但他也不想给太多,对他们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饿了周孟就去买两个馒头吃,渴了就要一碗水喝,要是要不来,就掏一文钱买水喝,剩余的钱就攒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