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否认-第3/4页
周杨了然,“忘了,对不住。”
周孟伸手,“赔偿。”
周杨愣了一下,“你要什么。”
“银票。”
周杨取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周孟瞅了一眼面额,“不够。”
“五十两不少了,小口之家半年都用不完。”
周孟心说,还是周杉大方,周杨见他沉默,又取了五十两给他,“花完了再说。你要银票做什么。”
“存着。”周孟扭头走了。
周杨瞧着他背影,勾了勾唇。
用完早饭,长兴将他带到了夫子那儿。
萱草堂在前院,旁边生长着榆槐,树木高大,遮住半面屋顶,夫子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个子比他矮一寸,面白无须,目光温和,姓王。
介绍了一番自己,又问了他进度,周孟拿出平时对待周杉等人的法子,一问三不知,只管点头和摇头就行。
夫子面上多了一丝愁澜,只得从《训蒙文》和《三字经》开始教他,周孟收起带吊儿郎当劲儿,开始好好学认字,看到纸上的墨团团,夫子盯着看了良久,倒叫周孟生出几分不好意思来。
今天任务不重,老师课上带着将两本书读了两遍,让他自己朗读了两遍,又默读了一遍,这才拿出《三字经》开始讲解。
其中穿插了不少古代知识,让他这个没什么文化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夫子又让他复述一遍,他顿了一下只是摇头,夫子便说,“批注要做的勤奋些,今日先将《三字经》前一百句背一下来,《训蒙文》熟读,明日我抽查。”
周孟应声离开,他回到院里就开始默背,长生瞅的直发愣,推了推长兴示意他瞧,长兴瞪了他一眼,赶他去做活。
周衢之难得没有去营中,将木匣子打开,示意周杉周杨看里面的东西。
里面有一个小账本,上面记录着给京中人员送的银子,还有不少书信在其中,周杉看完也忍不住冷汗连连,“难怪群芳楼遭此灭顶之灾。”
“父亲打算怎么做?”周杨问道。
周衢之沉吟,“这匣子来得突然。”
“不论是谁送来的,对我们来说总归有利。”周杨道。
周衢之道:“我上一道折子,直接呈送圣上。日后你入京读书,远着点这些人。”
“若是此事揭发出来,康王那里……他舅父在兵部颇有势力。”周杉有些迟疑。
“由得了他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王家这件事后还说不准会如何。”周衢之虎目怒意横生。
“至于刘府君那里还未找到参与此事的痕迹,但左昉,倒是与京官交往频繁。以往不知也就罢了,知道了,可多一分防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