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节 北极成败(续)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方城市 也是世界上最北、最大的城市 它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的西北端 离德军攻占的圣彼得堡1500公里 靠近俄罗斯与挪威及芬兰交界处 在北纬69度的北极圈内 深入北极圈内达300余公里 1916年建市 人口约25万
摩尔曼斯克一年中有一个半月的极夜 又有两个月的极昼 每年从12月2日起到次年1月18日前后 太阳一直沉落在地平线以下 北极星则几乎垂直地悬挂在高空 而在夏至前后的两个月里 太阳终日不落 周而复始地在天空回转
摩尔曼斯克城市和商港位于科拉湾南端东岸 是俄北方海洋渔业基地和全俄最大渔港;为贯穿北冰洋的北海航线的起点和俄北极地区各岛屿与考察站的补给基地 工业以鱼类加工、修船、木材加工和建筑材料为主 北极地区重要科研中心 有极地研究所、海洋渔业及海洋学等研究机构 市东北25公里的北莫尔斯克是俄北方舰队司令部驻地
在坐的国家领导人和将军们谁都沒去过苏联和芬兰北极地区 希特勒倒是想去 但他的装车列车被游击队撕成了碎片 坐专机去太冒险 那里气候恶劣 不仅苏军飞机在全天候巡航 还有英美飞机在天空肆虐 所以他听从了大家的劝阻 满足于听听汇报、发发指示 偶尔与迪特尔这个爱显摆老资格的老党员兼将军打打嘴仗
迪特尔解释说 首先是欧洲的车辆即便是加宽了轮胎 也很难再拉普兰的道路上行驶 因为这里只适宜那些底盘很好的车辆通行 所以 以为从每个部队里抽点运输队就能改善拉普兰运力的想法 是不现实的
其次 德国用马匹來弥补拉普兰运力的做法同样收效甚微 虽然他们给拉普兰作战的山地师各配了一个编制7000匹骡马的畜力运输队 但是却无法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題
当地苏联人 不论是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芬兰人 还是维普斯人、卡累利阿人 都能在严酷环境下生存 他们像白极熊一样凶猛 像白极狐一样狡猾 像狼灌一样矫健 像岩羊一样善行 而迟钝的德国人像牛一般横冲直撞 在这片荒漠和石山地带屡屡找不到北 在茫茫荒野情绪低落 不光德男人 连德国的马都受不到严酷的自然条件 成批地死去
李德想到一个主意 他想起去年冬天视察前线时哈罗德用人体输送带运送货物的情景 便质问他为什么沒用这种即省力又省时的办法來 迪特尔沒声好气地说 苏联飞机和英美飞机整天在头顶上转圈 连一只狼都不放过 人家沒有心情让他组织木偶人一般的人体运送带从容运送货物
听完迪特尔旨在为自己辩解的汇报 元首陷入沉思 戈林打圆场说 其实德军并沒被苏军打败 而是被北极荒原打败的
元首无奈地接受了这个逻辑 就坡下驴 但迪特尔却猪八戒倒打一耙 嚷嚷道:“去年我提出了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案 比直接进攻摩尔曼斯克要靠谱 而对苏军而言 毁伤作用却是一样的 即:集中力量 在洛希、凯姆、坎达克拉沙任意一点击穿 使德芬军可以抵达白海沿岸 那么摩尔曼斯克也就丧失了作用了 可是你不听 非要在三个地方同时进攻 兵力分散 岂能不败 ”
“洛希、凯姆在北极群以外 属于芬军战区 而坎达克拉沙又离摩尔曼斯克太近 我们还担心苏军进攻佩特萨莫的铁矿 因此提出一个既进攻摩尔曼斯克 又攻击坎达克拉沙的折中方案 ”李德耐着性子解释 脸上已有不悦之色
“这不是攥紧拳头 而是伸出五个指头用巴掌打人 简直是搔痒痒 ”迪特尔拙拙逼人 一些将军们看不下去了 纷纷议论
莫德尔本來对打断他的汇报一肚子意见 这会嚷嚷起來:“这是汇报会不是检讨会 如果你谈不出新的内容來 那我可要接着向元首和大家汇报开展游击战……不 反游击战的情况了啊 ”
元首忽地站起身來:“嘿 迪特尔 你倒埋怨起我來了 那好吧 既然你这么喜欢放马后炮 我把你调离拉普兰军 让赫普纳接替你的职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