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第2/3页





        三个人合作起来速度很快,天还没黑几种素饺子就端上了桌,赵婆婆又翻出了葡萄酒,三个大人一人一杯,这次念念学乖了,老早就开始扒拉饺子,看都不看葡萄酒一眼。

        姜桃幸福的吃着饺子,只觉得今天真是她来石板村之后,过得最快乐的一天了。

        吃完饭沈昭主动要去洗碗,可外面天色比较暗,厨房里就点了个光线昏黄的煤油灯,要真让沈昭眯着眼睛去洗,不知道要洗多久呢。

        姜桃推开沈昭,让他出去浇院子里的菜地,自己接过了洗碗的活儿:“我来吧,你要是没事儿就去院子里浇浇水”。

        沈昭小声的对着姜桃说了声:“谢谢”。

        屋里收拾停当,一大家子人都准备去大队,石板村很少有晚上开会的时候,至少姜桃还没参加过。

        赵婆婆提前就拿着个小板凳抱在手上,等姜桃和沈昭忙完了,也提醒他们带上小凳子,晚上开会都是不紧急的事情,村里人都知道自带椅子,谁要是没带,那可就得傻呼呼的站挺久了。

        他们吃饭吃的早,到了队上还没来几个人,直接提着椅子坐在了最前头,选了个极好的听会地点。

        村里人越聚越多,渐渐大队上的声音开始嘈杂起来,村长出来看了看情况,觉着人差不多了,回屋去通知了支书。

        支书右手端着搪瓷缸子,左手拿着个大喇叭,姜桃看这架势,忍不住眉心一跳,今晚估计得开段时间了。

        没让姜桃失望,支书开口就是我只讲几句,姜桃估摸着可能过去二十多分钟了,支书还在讲那几句,先让村上的会计公布了村上的账面,然后讲了这次村里粮食的收获情况,以及今年石板村要交的公粮数量,顺便还说了村里建房的帮扶事项。

        知青住在村民家里也还好,毕竟是一个人,也没多少事儿,但村里房子垮了的那几家可不行,有老人有孩子的,就算乡里乡亲们再好,那也不是个事儿啊。

        现在秋收的事儿过去了,重新建房就必须得快点提上日程了,这件事情在大会上提出来,也算是安了这些人的心。

        讲完这件事情,支书又说了很重要的一点,今年石板村冬小麦的种植量要扩大一些,要是不多种些,交完公粮村里剩下的就不多了,但石板村土地就那么多,现在开荒也来不及,只能让各家在冬小麦的种植节点,将自家的自留地空出来也跟着种。

        自留地种的冬小麦村里不要,就是给大家伙儿自己做口粮,这样自家的粮食多了,村里就算足额交了公粮也够了,只要明年风调雨顺,石板村有了桥,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支书讲完这三句话,总算是宣布了散会,姜桃看了看周围,不少小孩子都在爹妈怀里睡着了,她用力的撑了撑眼皮,只觉得自己也是听得头脑发胀。

        果然,重要的事情简短的说,不紧急的事情翻来覆去来来回回车轱辘话的说,赵婆婆说的果然正确。

        收完水稻,最后一批草甸子也拉到镇上买了之后,石板村难得的闲了下来,队上这几天不再要求村民们强行上工,倒塌了的几栋房子也开始重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