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成为王氏后,继女清照上天了(三十七)-第2/3页



        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设。

        “李相,保重。”

        秦家大郎拱手作别。兓

        “愿你此行顺利。”李纲颔首道。

        作为割地使者,出使金营,在他看来着实算不得一件好事。

        稍有不慎,在史官笔下,便是污名。

        三日后,赵桓下旨,命秦桧、程瑀为割地使,护送肃王赵枢出使金营,商讨签订和谈条款一事。

        肃王赵枢被金兵扣留做人质,说和谈事成便释放。

        和谈一事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各地的勤王之师距离汴梁城也越来越近,其中最令人闻风丧胆的便是西北军的统帅种师道。

        种师道这一生,抗过西夏,抗过辽,年逾七十,又抗金。兓

        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

        金兵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恐生变故,不敢多做耽搁,心知宋廷不可能短时间凑齐他索要的金银,所以只是带着已经到手的,想要撤退至黄河北。

        远道而来的老将种师道提议“五万来犯金兵撤退时,趁金兵渡黄河渡到一半时,发起攻击,歼灭敌人。”

        “这样就能金兵力量,打压金人气焰,让金人在短时间内不敢卷土重来,大宋也好求得修养生息的时间。”

        种师道的提议,与当日秦家大郎在朝堂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同的,也引起了主和派和钦宗赵桓的激烈排斥。

        在赵桓看来,穷凶极恶的金兵好不容易退兵,他们不庆贺也就算了,为何还要去招惹。兓

        若此举激怒了金人,上京城的金兵大举压境,谁人能敌?

        赵桓最终还是没有采纳种师道的建议,甚至派出亲王为金兵保驾护航,助其安稳度过黄河。

        饶是知道历史的走向,可亲眼见证北宋末年的种种,荪歌依旧气极反笑。

        从未见过似钦宗这般孝顺到为敌人扫除后顾之忧的蠢货。

        真宗朝就设置的资善堂,都教授了些什么给皇子公主?

        没脑子就算了,最可怕的是非要觉得自己有脑子,将旁人的逆耳忠言当作耳旁风。

        儿子孝顺爹,都不过如此了吧!兓

        种师道心中叹息,与李纲对视一眼,退而求其次道“官家不愿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有仁君之相,乃是大宋的福气。”

        “老臣另有一计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桓心中不耐,面上却不显。

        如今汴梁城之危已解,这些勤王之师不回驻地,逗留汴梁,莫不是想造反,效仿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