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成为辛赞后,辛弃疾气吞万里壮志酬(十一)



    (十一)

    

        荪歌敛眉颔首,心中有数。

    

        史书上,对宋高宗赵高的记载有一句浓墨重彩的话。

    

        一面吊着岳飞、韩世忠等人报国的热忱抵抗金军。

    

        一面又厚颜无耻任用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负责对金媾和。

    

        媾和二字,甚是巧妙。

    

        “别掉以轻心,权力的漩涡,人性的卑劣和黑暗,没有底线。”

    

        “继续关注着,以后若有消息,我在外忙碌有所疏漏,你定要想法设法尽快告知于我。”

    

        辛文郁面沉,犹豫道“父亲的意思是,岳将军有性命之忧?”

    

        “境况应不会恶劣至此。”

    

        “好歹岳将军手中还有能征善战美名在外的十万岳家军,临安的掌权者饶是不喜岳将军,也得顾及一二。”

    

        荪歌抬眸,嘲弄的勾勾唇角,沉默无声的深凝着辛文郁。

    

        辛文郁不是无知,只是如岳飞一般,对曾经繁华富庶的大宋还保留着脆弱的天真。

    

        曾经汴梁城的风华,是无数大宋子民心中微弱的契机和坚持下去的希望。

    

        这份天真,就成了滤镜,美化了丑恶。

    

        辛文郁头皮发麻,脊背发凉。

    

        明明是密闭的窗户,却让他感受到彻骨的寒冷。

    

        “还请父亲指点。”

    

        辛文郁低下头,虚心求教。

    

        荪歌收回视线,冷冰冰道“一味的自欺欺人,就能挽救山河沦丧的神州大地吗?”

    

        “文郁,读史使人明智。”

    

        “千百年来,权力倾轧,死在阴谋算计里,成为权力争夺牺牲品的名将还少吗?”

    

        “或许那些阴沟里臭虫般的阴谋家还在窃喜,搞死名将更简单更有成就感。”

    

        “毕竟,刚过易折。”

    

        “名将之死,于世道而言是悲剧,但对那些臭虫来说,是炫耀的谈资。”

    

        “徽宗赵佶是数年前死了,但靖康帝赵桓,当今临安朝堂的陛下的兄长还活着,被金人捏在手里。”

    

        “赵桓归,赵构如何自处?”

    

        “赵桓是徽宗名正言顺的长子,是皇太子,是曾经的大宋帝王。”

    

        “若是你,当如何取舍?”

    

        “临安朝廷那帮诸如秦桧、万俟卨之流,显然是与赵构选择了同一条路,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们聪明着呢。”

    

        “文郁,睁开眼客观的看看如今的神州大地吧。”

    

        辛文郁愁眉紧锁,眼神呆滞,半晌才缓缓道“父亲,这不是唯一的道路。”

    

        “明明,明明临安朝廷的陛下还可以选择另一条路,收复失地,洗刷靖康之耻,以无可争议足以彪炳史册的功绩坐稳皇位,重现大宋的绝世风华。”

    

        “届时,就算迎回太上皇,也无伤大雅。”

    

        “亦或者是,直接再自私心狠些,死一人救天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