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成为吴贤妃后,景泰帝开发了新人设(十九)



    (十九)

    

        “太后折煞臣了。”

    

        “陛下与臣,兄友弟恭,臣日夜忧心陛下处境,从不敢忘。”

    

        “臣才疏学浅,非嫡非长,若登位,岂不是就成了违背太祖祖训的寡廉鲜耻之辈。”

    

        “太后,容臣无法应。”

    

        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

    

        朱祁镇有子,但皇长子朱见深非皇后钱氏所出,且年幼。

    

        群臣抛弃朱见深,请立长君,那襄王朱瞻墡的出身,比之他尊贵不少。

    

        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

    

        他绝不能让所有人觉得他的皇位是襄王所让。

    

        襄王朱瞻墡最大的法理性和优势就是嫡出。

    

        “太后,臣听闻,您曾给襄王叔写信力邀他回京主持大局,不知襄王叔是何回应?”

    

        朱祁钰明明白白的将问题抛了出来。

    

        他愿相信母妃的判断,襄王朱瞻墡是个善自保的聪明人。

    

        孙太后轻吸一口气,如今的局势和舆论已经不是襄王朱瞻墡想不想大问题了。

    

        京师百姓,口口相传,几乎认定了朱祁钰才是唯一能保京师不失的天命之子。

    

        朱瞻墡,最懂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这池被搅浑了的水,朱瞻墡不会淌进来。

    

        就在孙太后打算糊弄过去时,朱祁钰又开口了“是襄王叔拒绝了,太后才想着让臣替补上吗?”

    

        孙太后一噎,勉强道“郕王说笑了。”

    

        “哀家与群臣心意别无二致。”

    

        事到如今,她只能矢口否认。

    

        朱祁钰敛眉,为难道“不是臣不愿临危受明,延续大明宗庙社稷,实在是有违祖制,生怕先祖不满。”

    

        “不如请母后和诸卿再寻合适人选?”

    

        没有比他再合适的人选了。

    

        至于襄王,除非他和朱祁镇的孩子都死绝了,襄王才会完完全全被信服。

    

        襄王登位,处境不会比他好。

    

        臣子闻言,再一次跪求“请郕王早登大位,万不可再推辞。”

    

        朱祁钰面露忧色,叹息一声“祖宗泉下有知,本王一人恐不能承怒火。”

    

        “大明正值风雨飘摇,动荡混乱,本王也恨不得能身先士卒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所以倘若太后和诸卿是真心实意认定本王可登大位,那就联名写下请愿书,届时本王必以身守国门死社稷,绝不含糊。”

    

        他和母后闲谈时,母后曾随口道,负心多是读书人,为官者惯常有冠冕堂皇,举着高义却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但这些人又往往最重颜面名声。

    

        以防这些人两面三刀反复无常,那就应该一开始将这些人最看重的东西捏在手中。

    

        反他,就是言而无信,首鼠两端,天下共唾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