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成为吴贤妃后,景泰帝开发了新人设(二)



  (二)

  他有羡慕,却不曾嫌弃。

  母妃护着年幼的他时的一幕幕,历历在目。

  蛮横也好,粗鄙也罢,都是他的生身母亲。

  如今,母妃竟坦言,那只是不得不营造出的保护色。

  原来,他的母妃,并不逊色于皇兄的母后。

  是啊,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他早已及冠,能感受到繁华京城,锦绣皇宫里从未停歇的风。

  世间最尊贵之地,也是最凶险之处。

  “既然母妃眼明心亮,儿子也就不瞒您了。”

  “皇兄在土木堡被俘了,精锐尽丧,且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众多官员勋贵战死,只有极少数官员侥幸逃生。”

  “消息传来,朝野震荡,瞒是瞒不住的,用不了多久,战败存活的兵卒陆续回京,京城百姓也会知晓。”

  “孙太后曰,天子北狩。”

  “今日召孩儿入宫,的确是想让孩儿监国。”

  “虽说皇兄御驾亲征前命我留守,但终究不同于监国。”

  “母妃,孩儿虽奉藩京师,被特允留京无需赴封地,但只是藩王。”

  “大明铁律,藩王不得干政。”

  “他日皇兄归来,孩儿又该如何自处。”

  “母妃,孩儿宁愿不曾是此特例。”

  荪歌知晓,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这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成祖朱棣都明确规定的铁则。

  荪歌从眉头紧皱的朱祁钰脸上看出来了彷徨无助。

  此前,朱祁钰是从不受重视的藩王。

  不出意外,庸庸碌碌平平静静一生。

  可惜,不出意外就要出意外了。

  “吾儿在害怕?”

  荪歌褪下手腕上的佛珠串戴在了朱祁钰的手腕上。

  “此佛珠串,随着母妃历经波折,却始终能保母妃逢凶化吉。”

  “从罪臣女眷,到罪人宫女,到被你父皇看中,母妃一步步有惊无险的走到了今日。”

  “吾儿,莫怕。”

  荪歌敛眉,她是不是代入角色过快了。

  说实话,做天生站在舆论道德优势方的母妃,比做绞尽脑汁哄吴王夫差开心的小侍卫畅快多了。

  最起码,她不会那般无力。

  要不是怕吓到朱祁钰过分崩人设,她更想简单粗暴拍拍朱祁钰的肩膀,怂什么,一个字就是干,我们代表爱与正义!

  朱祁钰摩挲着手腕上的佛珠串,双眸之中倾泻出软弱“母妃,父皇口中,孩儿懦弱无刚,不肖父。”

  “大明危难在前,孩儿又如何能担此大任。”

  “退一万步讲,危难结束,孩儿也会成为孙太后和皇兄的眼中钉肉中刺,届时还会连累母妃。”

  不肖父?

  荪歌轻嗤一声。

  朱祁镇肖父吗?

  一意孤行,又志大才疏,听不进半分劝,受不了一丝苦。

  大节有亏,忠奸不辨。

  这就是肖父吗?

  好圣孙朱瞻基若是知晓朱祁镇的所作所为,恐怕都要觉得皇陵烫身子了。

  “多年前的话,吾儿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吾儿生在宫外养在宫外,过的从不是天潢贵胄的日子,年少性子怯弱些,非吾儿之过。”

  “至于是否会被秋后算帐,母妃倒是不太担心。”

  “母妃赌朱祁镇一时半会儿难以归京师。”

  “那瓦剌的太师也先,也绝不会轻轻松松的将朱祁镇放回来。”

  “奇货可居,待价而沽。”

  瓦剌,是元灭后分出形成的部落。

  已经数十年没在明廷手中讨到半分好处,直到土木堡之变。

  或许就连也先自己也没料到,能取得如此豪华的大胜,灭了明军精锐,还能生擒朱祁镇。

  “母后的意思是接过这烫手的山芋?”

  朱祁钰的眸光一点点变得透亮。

  “你不想接也得接。”

  “先皇血脉,唯有朱祁镇与你。”

  “而朱祁镇的皇子朱见深还是个两岁的小娃娃。”

  “你是最好的选择。”

  “你莫不是在担忧襄王?”荪歌挑了挑眉,轻抿了口茶。

  襄王朱瞻墡是仁宗皇帝朱高炽的第五子,是宣宗皇帝朱瞻基的同胞兄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