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仓颉造字鬼夜哭-第2/4页
池雨一听,这下可没儿女情长的心思了,蹦着猛拍霍彦的手臂,招呼着他一起,“走走走,我们刚还说到这呢!”
程玮对她邀请霍彦的举动不可否置,乖巧的跟上,的确是一副好好学弟的模样。
霍彦暗自在心中腹诽:这小子也是个能装的,装的这么懂事,倒像是故意显得我没风度一般,绿茶!
三人各怀心思地来到了院长办公室。
猜想中的满屋子人倒没有出现,办公室里只有院长和蔡教授两个人,池雨略一思索,猜测大约是有些发现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真凭实据,不好拿出来宣扬。
“小池,来。”院长是看着她长大的,两人相处亲热。
三个年轻人都走近了些。
瞧着院长手里的经卷,常见的《大般若经》,可要说有什么特别异样之处…
三个人瞪大了六只眼睛,瞪瞎了都看不出来。
两位大佬沉着声提示:“这些经卷,都只写了一面,是单面的。”
池雨还是不解,对于收藏的经卷这类珍品,光是怎么想如何完美保存都够头疼的了,如何还会双面写,一点都不利于传世。
一旁的蔡教授看不过去院长为难三个孩子,轻声提醒他们:“你们听说过,仓颉造字鬼神哭吗?”
传说中,天地万物乃神明给予人类的馈赠,在仓颉造字出现以前,人类的生活途径大多取之于自然,再加以只会上的巧妙改变。
但有了文字,便意味着有了传达思想和流传智慧的可能性——这已经超出神明当初的馈赠了。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后注解又解释的详细:“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
仓颉受到鸟行走的轨迹启发,创造了文字,从此人们就萌生了“诈伪”,有了“诈伪”,人们就会舍本逐末,放弃在土地上的耕作,转而操弄刀锥,刻划文字。
上天知道,这样下去人们就会饿肚子,所以下了一场雨来警示世人。
也就是说仓颉造字导致人们对自然失去了朴素的敬畏,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
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天地的灵气遵循守恒定律,仓颉造字为人类开发了智慧,是偷走了其余五界的灵气,夺取天地的造化换来的。
鬼神对于人类“偷走”灵气这一举动感到不公,又深知人类文明觉醒后难以控制驯化,因此悲愤交加。
自此智慧出,鬼无法害人,而人能制鬼,所以鬼哭,自此天地秘密人皆能知。从此智慧之人和愚者差距越来越大,天地不公也越来越多,所以说德薄,所以天气泄而夜雨粟。
因此,在过去那个年代,对于文字的敬畏之心,远比如今来得虔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