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真相-第2/5页
    
        “一片丹心,只落得对方要将你的‘尸骨’大卸,以及将你的妻儿子女尽数屠杀的结局,杜先生,感受如何?”
        杜越转过脸,看到郁郁庭院为背景,逆着门外洒进屋内的秋日晨时光华,一位身形挺拔的人影逐步靠近,直到近处,能看得清来人面容后,才发现是光风霁月般的萧世子。
        对上萧衍似嘲非嘲的目光,杜越几多狼狈,一时失语。
        而杜夫人只是一顿,便朝萧衍行了个礼,又朝杜越道:“正是萧世子救了你,救了我们全家。”
        杜越这才起身,俯身郑重而拜,“杜某代全家多谢萧世子救命之恩。”
        萧衍未有笑意地笑一声,“我素来为人实际,从不信口中那套说辞,杜先生真要报答我,就用实际行动报答罢。”
        知道二人有正事谈,杜夫人识趣地出了门。
        杜越眉目深皱,半晌后,终于说出了心中所想:“谋士宁死不叛主。”
        “哦。”萧衍不在意地道,“那杜先生又为何要逃离秦王府?杜先生找上西市胡人取药的那一刻,就已经叛主了不是么?”
        杜越脸色阴郁。
        萧衍所言非虚,虽然他并未对不起李晤,但他决定死遁的那一刻,就已经算是起了异心。
        不等杜越说话,萧衍再道:“我不用杜先生为我筹谋什么,只需要你为我解答一份疑惑,待我知道事情真相之后,杜先生如若不愿再回长安,要去何处安家,我都可写推荐信予你,你可到当地任一学府任教,传扬毕生所学。”
        大魏自先帝时期就兴了私学,鼓励全民学习,全国上下有学府无数,大魏经济发展、民众富足之后,前往学府求学的学子众多,教师一职地位很高,只要学识渊博受人推崇,就会有丰厚的收入。
        杜越这才想起,面前这位身份尊贵的郎君,既是公爵继任者,又是权柄在手的雍州刺史,而在此之外,还是名满大魏的名士。
        自启蒙之后,此人的学识、见解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君子六艺,无一不通,无一不晓。
        有话说,大魏天下有灵气十分,此人独占其三。
        尤其是待其游学之后,做了一件大事——
        由北起,大魏起源地鲜卑旧地,至南境,大魏民众心中一向未开蒙的蛮荒之地岭南之地,各地的名士均被他拜访了一翻,并且,他还将与他们交谈时听得的独特见解汇聚成册,请人批量复写,再免费传播出来,让别的学者加以学习。
        这么年轻,又这么惊才绝艳、心怀天下。
        他往前不涉朝政,却在民间的名气甚大。
        可以说,东西南北的学子对萧衍本人的崇拜,那是前无古人的程度。
        杜越未曾与萧衍有过任何交锋或者交集,但不缺对他的敬畏之心,但没料到,头一次有机会结识,竟是因为他逃离秦王府这等丢脸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