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真实的陈三定



        一夜无梦,直到日上三竿。

        我是被老戚头给叫醒的,他喊我起来吃午饭。

        等我起床洗漱好,陈三定和老戚头早就坐在桌子前,一手拿着一个馍,一手夹着菜吃将起来。

        河南一部分地区的三餐就是这样,很少吃大米。

        大多数时候都是用一个盆(没错,你没看错,是一个盆),装点菜,然后烙点饼子或者馍馍就是一餐。

        没有碗,用筷子夹点菜,就放在饼子或馍馍上,一口咬下去,菜上的油浸在干巴巴的馍馍上,口感丰富得很。

        我第一次这样吃饭,倒也吃得香甜。

        “慢点吃,别噎着。”老戚头看着我狼吞虎咽着,给我倒了杯水。

        我嘴里嚼着菜,口齿不清地说道:“戚爷爷,这馍馍真甜。”

        “我一早起来做的,也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戚爷爷说着,便掰下一块自己的馍馍递给我,“听你爷爷说,你爱吃甜食,蒸馒头那会儿我就加了点糖。好吃就多吃点。”

        也不知道陈三定是啥时候,和老戚头说我的事儿。不过我的确没有吃饱,就毫不客气地接了过来,“谢谢戚爷爷!”

        戚爷爷和蔼的一笑,摸了摸我的头。

        陈三定咽下最后一口菜,喝了口水便站起来说道:“歇会儿就出发吧。”

        老戚头点了点头,转身收拾去了。

        而我则拍了拍鼓成气球的肚子,满足地打了个饱嗝。这一顿饭吃得我特别满足。

        歇了会儿,陈三定从房间里拿出一个布包,那是他的法器包。

        陈三定潇洒地把包一挎,“老戚头,带路吧。”

        于是我们三人朝着黄河的上游走去。

        路程倒是不长,只是这一路上,陈三定神态自若,和老戚头聊起路边的风景来。

        看他轻松的模样,哪像是去解决一个屠村的尸煞,倒像是出来郊游一般。

        大概十多分钟,我们来到那个村子的村口。

        说是村口,其实就是用两根长木桩支起来的门,上面书写着三个大字。

        可能因为日晒雨淋,年限久了,字体掉漆有些严重,但依稀可辨是“牛头村”。

        站在牛头村的村口,我敏锐地觉得村子阴沉沉的,村口的阳光好像根本照不进去。村子和村外似乎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连我都察觉到牛头村的不对劲,更别提陈三定了。

        陈三定一到村口,便收起了那副轻松的样子,皱起了眉头,喃喃自语道:“好重的阴气!”

        老戚头刚要抬脚往里走,却别陈三定拦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