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陈老九和陈三定



        1965年,河南某段黄河流域。

        一老一少正坐在竹筏上,两个人互不说话,唯有那少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身旁的老人。

        “爷爷,你就告诉我呗,咱们来河南是干啥了?”少年眼睛盯得干涩了,忍不住揉了揉眼。

        此十岁的少年便是我,游仙门下三门传人。

        说起游仙门,并非如今各大修仙小说的门派,而是地地道道的一个民间法脉。

        游仙门以三门九字为法,固称之“门”。

        其三门九字分别为,上三门命、卜、相;中三门为天、地、医;下三门为山、灵、解。一门三字,三字三法,固江湖人称“三门九字”。

        我,陈老九,便是这下三门的传人!

        初听到我这名字的人,大多都忍俊不禁,毕竟怎么会有一个人的真名叫“老九”?

        我虽然无奈,但这是事实!给我取这个名字的便是我的师父。

        按照他老人家的话来说,这名字有三层含义:

        一是,我们门派以三门九字为法,他(我师父)名字里有个“三”字,那我的名字自然要带“九”字;

        二是,他(我师父)是在三九天捡到我的,三九天被三门九字的游仙门传人捡到,就是缘分里带“九”字;

        三是,“九”不好配字,单名“九”字吧,陈九陈旧,不吉利。他希望我少年老成,年纪轻轻,处事老练,把游仙门发扬光大,于是给我取名“老九”。

        说真的,我不止一次反对这个名字,可我师父偏偏觉得自己文化程度高,“陈老九”这个名字文化含义好,硬是不肯帮我改名。

        不论我是软磨,还是硬泡皆无用,时间一长,也就任由如此了。

        而我身旁六十多岁,身材微微发福的老人,便是我的师父,江湖人称“里腥化把带个响儿”的陈三定!

        这是江湖上的唇典,大致意思是:这是一个叫人敬佩的假道士。

        其实我一直觉得,陈三定的确是个假道士,但是“带个响儿”一定是陈三定他自个儿编的。

        毕竟我们游仙门很少在江湖上行事,即便有,也是鲜少露真名,江湖上自然是没有陈三定的“传说”,那又何来江湖人称“带个响儿”?

        话说回来,我虽然喊陈三定为“爷爷”,但其实我们没有血缘关系。

        只是我被陈三定在家门口捡到的时候,尚在襁褓之中,可那时陈三定已经是五十岁的中年人了,我自然是不好认他作父的,只能认他做爷爷。

        就这样,我被陈三定当成了“义孙”收养。可自古以来,只有义子,并无义孙的说法,但人陈三定不管,逢人问起,便很骄傲地告诉别人,这是我的义孙!

        我猜想,陈三定在别人眼里,怕不是个念攒子才对(江湖唇典,傻子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