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34章城运会开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十月下旬。
江南市白天的气温依旧较高,只穿上作训短袖也不会觉得寒冷。但是一到晚上,冷风就悄悄地从各个方向吹来,无孔不入,令人初步感受到秋风的萧瑟。
运动员们的最佳状态也已经接近尾声,最多持续到十一月初,再往后便会进入状态的下滑期,也就是冬训的时候。
这接近一个月里,金雪保持着和往常一样的训练节奏,只是在教导六人的同时每隔一周进行一次身体数据分析。吴旭由于技术标准已经得到了改善,所以他的提升不再那么明显,此时的水平依旧稳定在七米四到七米五左右,这个时候制约他的就是身体素质了。
其他人也都拥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杨玲由于更热爱体育研究,脑子也灵光,对于技术的吸收更加扎实。再加上她本身起点就低,虽然训练的时间不长,每天也就下午两小时左右,但她的训练效果却相当惊人。
杨玲的短板在于太过业余,她的身体素质相对于体育学院的学生来说不会差上多少,甚至可能整体还要强上一些。
金雪了解过杨玲的背景,她的父亲是江南大学的教务主管,母亲则是华夏青年报的副主编,优秀的家庭环境赋予了她非常强大的独立能力。她从小就在父母的培养下全面发展,在尝试过多项诸如钢琴、舞蹈、素描等多种发展副项后,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体育。
杨玲的父母起初对这一结果感到有些意外,但他们却并未强行改变女儿的兴趣爱好,而是顺其自然地培养,要求仅仅是不能影响学业。
也正因此,杨玲虽然现在已经十九岁,但她开始系统锻炼的时间已经是十年之前了,比起高中选择走体育的学生根基扎实很多。
不过,金雪和杨玲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下来,她发现杨玲的兴趣更在于体育比赛研究,而非亲自上场比赛。
她对数据很感兴趣,每次拿到身体测试分析数据后,她都要第一时间拿去复印一份,而后带回宿舍进行数理统计。
由于父亲是教务主管,她很轻松地通过父亲找到体育科学学院的负责人员,调出这几年来记录在数据库中的学生档案。杨玲的目的是学术分析,体科院当然不会拒绝。
金雪也问过几次杨玲的数据进展,但她一直表示数据量还不够,结论不够明确。
后天就是城运会田径比赛开始的日子。
这次的城运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盛会,城运会是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以地级市(地级市、地区、直辖市市辖区)为单位组队参赛,其重要性比起全运会差不了多少。
本次大会共设29个竞赛项目、289个小项,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台北市、台南县在内的全国78个团(队)参加了本届城运会,这也是港、澳、台三地运动员首次与祖国大陆运动员在城运会上同场竞技。
10月28日即将开始男女百米预赛的争夺,决赛被安排在了10月30日晚上八点,收视率的黄金时间。
早在国庆节后,于伟力就打电话问过金雪,他的意思是依照金雪的身体情况和训练安排来选择是否参加这次比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