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第五百章红楼潜龙在渊114 苏叶笑容……
苏叶笑容轻浅却充满了力量,仿佛那样的生活不是美好的期盼,而是唾手可得一般。
让一个家庭如此很简单,可要全大楚百姓都这样,就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任务,不亚于高山险阻。
可戚若就是相信她能做到
“我帮你”他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苏叶微笑,“好。”
视线转移,正好看到一卖报小童经过,他们的打扮很显眼,穿着统一蓝色制服,背上一个大大的报字,背着统一样式的背包,即便没有叫卖,也能叫人一眼认出来。
“小孩,给我一份报纸,”苏叶扬声道。
路过巷口的小童立马退回来,从背包里取出两份不同的报纸,“夫人,您要今日周报,还是京城见闻”
苏叶今日穿着改良女装,精致容貌一眼就能瞧出是女性,头发为了方便挽起来,怪不得这小孩喊夫人。
“都来一份,”今日周报是每三天发行一次的报纸,介绍的是朝廷相关国策,不过用浅显易懂的白话说出来,让普通认字百姓能看懂。
即便不懂,听说书先生或者认字的人读一遍,也能大概了解其中意思,非常便于理解。
当初为了让撰稿文人写出这么通俗的内容,安孟文可是下了好大功夫,报纸开办之处,更是亲自上阵,写了十几篇作为参考。
就比如今日报纸上第三板块介绍了商务部的成立,对这个部门作了详细解释,是做什么的,部门主管为什么受到皇帝赏识,以及部门正在招人,懂算术的可前去一试。
万一你就祖坟上冒青烟,从此改换门庭呢。
每一句都很白话,内容也极其符合老百姓需求。
而京城见闻更偏向百姓生活,当然不是那种市井故事,奇闻只是其中一个极小板块,大部分还是和民生相关。
比如粮商会研究出一种新种子,能提高粮食产量,但需要化肥量大,按照原本的施肥方法,很难让种子发挥百分百效应。
于是粮商会又专门研究了一种肥力更大的化肥,且这种化肥不能用来肥地,是专门让粮食吸收的。
因此施了肥后,土地肥力该减少还是会减少,只是产量变高了。
种子粮商会可以免费,只是生产化肥需要的成本高,必须由种植的百姓自己购买了。
可普通农民哪里舍得花钱买化肥,多出的产量未必比得上买化肥的消耗。
因为这良种有利有弊,官府就不强制要求百姓种植了,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去种。
而报纸是非常好的宣传方式,每一份刊印出来,都要率先给各个村里的里正送一份,让他念给村里人听。
至于城里的,他们种田的少,有需要也会去听说书先生讲解。
自从多了报纸,京城的说书先生们就多了一项活动,在太阳落山后,天彻底黑之前,在路口大声念报纸。
这不是义务劳动,安孟文了银钱,一天三十文,念半个时辰也就完了,因为报纸本身写得通俗,不需要他们多作解释,念完就可以。
要是节约一点,这就是一天的饭钱,还是固定每天都有的收入,说书先生们都很乐意。
安孟文此举不仅在宣传报纸,培养百姓看报听报的习惯,同时也在发挥喉舌的作用,引导百姓想知道什么,第一时间关注报纸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最有力的舆论站台。
就像这良种,优点缺点都很明显,不值得朝廷大力气推广,但它确实能让粮食增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