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憋大招-第2/5页





    而杨逸之所以选择拍这部片,很大原因也正是看中了这点。

    他很清楚:奥斯卡名义上说只关心艺术,其实却是最喜欢掺和政治的,堪称米国在文化界的忠实打手!

    那么他把这么应景的电影弄出来,奥斯卡总得有所表示吧?

    至少也会给一个奖项的!

    而拍别的,杨逸都没把握能一定拿奖。

    尤其还是在他这么年轻的情况下……

    并不是前世得过奖的,复制出来就一定还能得奖,这些东西都要看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就像不是前世大卖的影片就一定还能大卖。

    同时,杨逸又深知这套鸡汤听着高大上,其实对缓和社会撕裂并没鸟用~

    所以他完全不担心米国会因这片而变得更包容、更团结啥的。

    只管安心收割他的奖项和名望就是了!

    罗杰等影评人可不知道杨逸的腹黑想法。

    因此在看出本片呼吁宽恕的主旨后, 他们全都非常激动!

    他们觉得,杨逸能拍出这么应景的电影来,简直就是米国良心啊~

    而他们作为同样有社会责任感的影评人,一定要在明天的影评里狠狠吹捧下这部片!好让更多米国民众走进影院,接受这部影片的洗礼!

    从而让米国变得更加和协、更加美好!!

    ……

    影片后半段,有个情节也让罗杰等人非常满意:

    迪克森出院后,在酒吧里喝闷酒,忽然听到邻桌有人在吹嘘曾奸杀过一个少女。迪克森心中一动,立刻怀疑对方就是杀害米尔德丽女儿的凶手!于是故意上前挑衅对方,借着打斗,得到了对方的血液DNA样本。

    而观众们看到这里时,结合之前警长说过的话,心情都激动起来。

    认为故事终于要迎来圆满结局,凶手马上就要被确定了!

    但……

    最后鉴定结果却如一瓢冷水,浇在迪克森、米尔德丽的心头,也浇在那些饱含希望的观众心头。

    那家伙的DNA跟凶手完全不匹配!

    一直到影片结尾,也没找到杀害米尔德丽女儿的凶手的任何线索。

    这让许多观众失望不已。

    可罗杰等影评人却觉得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就像现实里,生活经常会给人以希望、也经常让人希望落空。很少会有完全遂人心意的事。

    甚至许多心心念念的事情永远都得不到期待的结果……

    但,这才是真实生活的样子!

    若影片真拍成大圆满结局,反而落了下乘!

    最后,影片还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

    迪克森跟米尔德丽互相谅解,并结伴要去追杀那个疑似凶手的家伙。因为新警长告诉迪克森,那家伙虽然不是凶手,却在中东战场真的犯下过奸杀少女的罪行,还毫无忏悔的以此取乐,并且被米**方包庇!

    于是,迪克森跟米尔德丽决定去杀了这个人渣。

    可他们到底杀了对方没,影片没给结果,在两人相视一笑互相谅解后,影片就结束了。

    给观众留下一个空落落的悬念。

    这同样像是现实生活中那些永远得不到结果的念想,让人惆怅而又久久牵挂,并忍不住时常回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