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烧尾宴 4-第2/3页
“好,怀志一直念叨外婆家的糖饼好吃!”沐容秀笑着跟去厨房,眼睛四处寻了一下,看到盆里的炖肉道:“嫂子把肉给我们装一碗,大哥这手艺别处根本吃不到”
“好!”杜氏用大碗装了一下,端出来,老太太嗔怪闺女:“看你手还不空过!下次别来了!”话是这样说,脸上的笑却是真真切切,沐西一看就知道大姑在老太太心里是很重的。
送走大姑娘,四个孩子进屋子睡觉,新房的灯依旧亮着,沐西跟杜氏刘氏和老太太去了前院看看有什么需要。
正堂屋内传来男人的说笑声,沐文沐武在门口笑着不知道看什么。
厢房里则是一些年轻人在斗茶,引得了一群看客,斗茶是宋人中上层喜好的一种喝茶乐趣。宋朝是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至官家皇上,下到士大夫,无不有此嗜好。茶到了宋代开始改变了唐朝的煎茶方式,而是将茶制成茶饼,喝茶时现将茶饼细细碾成粉末,经沸水冲泡成茶汤喝,俗称点茶。
沐西在bj学茶道的时候了解过宋朝时期的斗茶,斗茶用的茶饼被称为团茶,制作团茶工艺很复杂,需要将茶芽蒸过之后,“入小搾(通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搾以去其膏”,如是几次榨过之后,还要把饱受摧残的茶叶放在盆里研磨,直到茶叶变成茶糊糊,再在茶糊糊里和入淀粉、龙脑等粘合剂和香料,倒进模具,制作成带有各种花纹的茶饼。
高级的团茶不仅在制作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冲点时也有很多讲究。首先,要将团茶用茶磨或茶碾研磨成细碎的茶末。如果喝茶的量不多的话,也可以用小杵小臼把团茶捣碎。
捣碎后的茶末要用细罗筛过,如果一不小心碾多了茶末,一次喝不完,可以把多余的茶末先放到小罐里储存。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冲点。
正式冲点之前,先要把茶盏放在火边烤一烤,以免注入的开水碰到冷的茶盏迅速降温。然后把茶末放到茶盏里,先倒一点点水,将茶末调成膏状,再持茶瓶向盏中注水。为了保证水流对茶末的冲击力,点茶所用的茶瓶,必须是有着长长壶嘴的执壶。
注水时,有条件的茶人还会用长柄勺、筷子或竹筅(一种圆形的竹刷)在茶盏中“击拂”。击拂的手法类似于搅拌,使茶汤泛起宜人的细小泡沫,促进茶末和水的充分融合。击拂结束之后,点茶的过程就算完成了。
如何检验这盏茶到底点得好不好呢?这就要通过“斗茶”来比试了。斗茶的第一个指标是“验水痕”。如果茶末碾得够细,击拂手法得当,茶末与水完美结合,茶汤就会“周回旋而不动”,“着盏无水痕”,等到击拂泛起的泡沫退下去之后,盏壁干干净净,什么渣滓都没留下。
如果茶末不够细腻或击拂手法不当,导致茶末没有充分溶解,泡沫退下之后,势必会有粘在盏壁上的茶末和水痕。一旦您的茶盏上先出现了水痕,这局斗茶您就算是完败了……
此外,斗茶还有斗茶色,由于茶叶的精华已被尽数榨掉,又有淀粉的加持,所以用团茶点出来的茶汤,是一种浅色的乳浊液。
宋人对茶汤颜色的要求,也是以白色为上品,斗茶时,“以青白胜黄白”。现代人说的“不苦不涩不成茶”,在宋代可是制茶工艺低劣的表现,宋人讲究的是:香、甘、重、滑。沐西只能说不同时代各人口味不同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