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第2/3页





    李自成抬起头来,瓮声瓮气地问了一句:“好吧。你们这两个家伙,说了半天倒也有理。既如此,那复需派何人出使清廷,方为合适?”

    李自成话音一落,宋献策急急回道:“在下不才,愿出使清廷,一定能尽快达成协议。”

    宋献策这番赶紧表态,自是存了为了弥补上次主动出头,去与李啸达成和平协议的过失,希望以此方式,来平息李自成的不满与愤怒。

    果然,李自成见他主动出头,表态愿意出使清廷,顿是脸上表情亦大为缓和,他轻咳一声,便立即道:“好吧,俺也不与你多废话,就由献策你任主使,立即率团出使清廷,与清廷约定相攻唐军的时间,一齐合力攻击。”

    宋献策拱手应喏:“在下保证不辱使命,定当尽快达成与清廷之协定。”

    言谈既毕,宋献策立即挑选使者,急急出发。

    因为山海关的陆路已被唐军封死,故宋献策一行人,只得从天津乘船从海路出发,直驶辽中营口,到达营口后,又马不停蹄的立即北赶,总算在近十天后,到达盛京。

    仿佛猜到了宋献策此来缘由为何一般,他一向清军守兵表明来意,就立即受到了多尔衮的召见。

    多尔衮府邸客厅中,宋献策受到了多尔衮的单独召见。

    宋献策步入客厅后,惊讶地发现,这位年纪不过三十多岁的摄政王多尔衮,竟是远比同龄人要苍老,一脸郁闷憔悴之色。

    他当然不知道,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多尔衮的个人生活,却是远不如他所想象的那般顺利。

    由于对唐军的作战,清军接连战败,特别是在一年半前,三顺王在辽南连遭挫折,更让他的威信连受打击,朝中诸臣亦多有不满。

    相比个人威望受损,这倒还是小事。更可恨的是,清朝并不有在这段时间里,大力提升国力与军队。

    而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虽然唐军暂停了大规模进攻,但在北面那唐军的第五镇兵马,以及被唐军收买的女真人与蒙古人,不停骚扰清国,掳掠财富,杀戮人口,让清朝始终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使得居民百姓难以安生,国家经济亦是难于发展。

    相应的,清廷最为看重的人口增长与军械打造,亦是大受影响,其兵马数量,更是与一年半前,相差无比,距离先前皇太极时代兵马壮盛的景象,相差实在太多。

    故而,当清廷细作探知唐军打算与大顺撕破脸,重新开战之际,多尔衮就知道,自已最为担忧的事情,终于要到来了。

    现在唐军彻底吞掉南方,又将异邦的缅甸纳为国土,其治下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兵马壮盛,这般良好局面,他岂会不抓紧时间,发兵攻打大顺,再趁机北伐清廷,最终一统全国,才是咄咄怪事。

    唇亡齿寒,这李自成的大顺若是有失,则大清亦是极度危险,唐军在灭掉大顺后,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唐军必会发兵北上,全力攻打大清,那时候,大清孤立无援,又被唐军团团包围,将会只剩灭亡一条路了。

    这样的局面,简直想想都令人恐惧。

    因此,得到消息后的多尔衮,这段时间可谓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满腹的忧思,根本无从排解。

    在得到了宋献策出使清廷的消息后,多尔衮几乎凭直觉就猜到了他来清廷干什么,遂再也按捺不住心下的急切,在得到了宋献策到达盛京后,立即就在自家府邸召见了他。

    看茶完毕,宋献策亦不客套,立即将来意向多尔衮和盘托出,然后便呈上李自成的亲笔来信,递给他看。

    多尔衮听完宋献策的话语,又急急地看过了李自成的来信,脸上的忧惧之色,顿是愈发明显。

    该到的,总要来了。

    唐军此番对大顺痛下杀手,意图一役而竟全功。自已这个清廷的摄政王,却是从后背到头顶,有如冰水下浇,莫名寒冷。

    事到如今,自已只能与这大顺彻底同站一条船,齐力抵抗唐军的入侵了。

    想到这里,多尔衮长叹一声,立即表态道:“宋尚书之意,本王已是知晓。有道是,唇亡齿寒,一家废则两家亡。本王安能不知这般道理。更何况,你我两家,本是盟友,这般强敌压境的紧急时刻,更是要鼎力相助,互为依托,此为自然之事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