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机锋悟佛法



br />

    原来,这玄觉大师在未成爲六祖的弟子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得道的高僧,而且还是掛名在瑞an县的仙岩山参悟佛禪。这在很多史料中都有提到过的事实。

    而有一日,玄觉正在研读《维摩詰经》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竟然进入了內外明彻的境界,与经文之中描述的无二区別,於是自性宛然,决定去山外云游,参学天下,找人印证自己的佛法。

    大概就是因爲佛缘因果之故,玄觉与六祖的弟子玄策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相谈也很是投机,於是决定联袂去参謁六祖。等来到了六祖的寺庙,两人发现六祖正坐在蒲团上坐禪。

    玄觉自持佛法高明,也不待玄策给自己引荐,径自就走到六祖的身前,將锡杖摇动得哗哗作响,然后又围着六祖身旁走动了三圈,最后持丈而立,既不礼拜,也不作声。

    六祖看了他一眼,倒也不生气,而是徐徐说道:“作爲僧人,应当具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请问你是从哪裏来,竟然如此傲慢无礼!”

    玄觉不在乎,傲慢地说道:“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事情,而且,各种因缘的变化又迅速无常,其它的事情在我看来都不重要,因此,我也就顾不上什么威仪不威仪、礼节不礼节了”

    六祖再问:“既然如此,爲何你不去领悟不生不灭,无快无慢的道理呢?”

    玄觉回答:“根据我的体会,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根本就没有什么生死、有无,因此,领会不领会本来就不存在,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快与慢了。”

    六祖听后,高兴的说道:“正是如此,你悟得禪之真意。”

    听到六祖的讚扬,两旁的僧人都很不可思议,六祖平时可是极少讚扬他人的,能得到六祖如此肯定,说明眼前的这位云游僧人在佛法的理解上达到了很不一般的程度啊。

    而自己的禪语机锋得到了六祖的认可,玄觉这才按照禪宗拜山的礼仪,规矩,整理好自己的袈裟,恭恭敬敬的给六祖磕了三个头,將那份傲慢和无礼收敛得无影无踪。

    而玄觉先倨后恭的態度变化很是出乎众人意料,但更令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行完礼仪后,玄觉就起身告辞,马上要下山离去。

    六祖问道:“你这就要走,太快了吧?”

    谁知玄觉竟然又无风起浪,挑起与老师的机锋。

    “本非自动,体有速焉?”本来就没有动,哪裏有什么快与不快呢。

    六祖不动声色,说道:“你说本自非动,那么究竟是谁在知道非动呢。”

    “仁者自生分別”玄觉回答。

    这就是一次机锋的交机,六祖一笑:“汝深得无生之意。”六祖的这话看似是对玄觉得肯定,其实內裏暗藏机锋,既然无生在於心,又怎么能得到。

    玄觉悟得六祖话裏的机锋,又转拋出一句:“无生岂有意?”

    六祖:“无意谁当分別?”

    玄觉:“分別亦非意。”

    两人电光火石间的机锋对论让周围的僧人一片迷茫,只有玄策在一旁略有所思,六祖见玄觉见悟透彻,不留痕跡,很是高兴,拉着他倒禪房留宿了一晚,师徒共同参禪。

    第二天,玄觉就拜別了六祖,离开了寺庙,后来玄觉著证道歌於盛世,号无相大师。后人们把他和六祖夜谈禪道的事情称爲一宿觉。

    禪宗的机锋对论不是有一定佛法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尤其是这种电光火石之间不容思考的对论更是考验悟性和机智。

    “听得迷迷糊糊的,和尚就是喜欢打哑谜。”听着中年男子维妙维俏的將一宿觉得典故讲出来,但是庞永星和张华罗丹三人脸上的迷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又增添了几许,反倒是陈宇停了若有所思,只是,他终究也没有理清楚自己从中收获到什么,最后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