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锱铢必较的教学态度-第2/4页





        “起来吧,这次就原谅你,不许有下一次。”

        江飞摆了摆手,示意涂松军起来。

        涂松军见江飞原谅了自己,脸上这才露出笑容,立马站起身来拍了拍膝盖。

        他还有不到五个小时就要拜师江飞了,他是真的不想在拜师之前,就滚回松江地区。

        那样的话,他真的会后悔一辈子啊。

        “你背诵了痹论篇四十三,你有什么理解,跟我说一说。”

        江飞继续问他,询问具体的理解。

        死记硬背当然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背诵的内容,再加上正确的理解,如此才算真正的掌握了《黄帝内经》的痹论篇。

        可以说原文内容就像是桥梁一样,通过这座桥梁,可以沟通两地,桥的起点是普通人,终点是中医。

        这就是学中医的意义。

        “老师,我是这么理解的。”

        “《黄帝内经》里面的痹,是一个大概念,而非简单理解的麻痹,那不过是其中一种而已。”

        “原文开头说了,痹病跟风寒湿三邪有关。”

        “按照原因的话就分为三种,风胜导致行痹,寒胜导致痛痹,湿胜导致着痹,也就是著痹。”

        “原文前部分,若是从五季和受邪部位来分类,那就是春季的筋痹,夏季的脉痹,长夏的肌痹,秋季的皮痹,以及冬季的骨痹。”

        “原文后部分,上面这些若从病邪深入或邪气入里来分类,又形成了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肠痹和胞痹。”

        “这就是我的理解。”

        涂松军把痹论篇的理解,按照逐条分类的说出来。

        江飞点了点头,徒弟理解的没有错误,这就是痹论篇的真意。

        但是涂松军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面,也就是说跟寻常的大学生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如此理解的。

        关键是你在这几种痹病之中,有什么处理方式,用什么药,如何应对,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也就是书面理解,和实际临床应用的区别。

        “痛风是风痹,风寒湿三种之一。”

        “如果痛风的很厉害,导致红肿,你千万不要理解为热证,因为岐伯说是寒湿。”

        “所以面对红肿痛风,不要用寒凉的药,会导致痛风越来越严重。”

        “一定要用热药,所以用附子乌头类的药物,这是咱们伤寒派的重点。”

        江飞开口,把更深层次的东西说给涂松军听,这才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知识。

        “不要听到附子乌头就往后退缩,这不是一个成熟医者的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