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主动找死?-第2/4页





        但那个时候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反正上面让自己做,自己就做呗。

        也是最近两年,已经不需要保密了,这才隐约知道。

        也因为这个事迹,孙建民对此高度重视,这样一个对国家有功的八级钳工,绝对不能出事,不然就是国家的损失,松江汽材厂的损失。

        李杨就是被自己两个儿子扶着进来的第一个患者。

        而第二个坐着轮椅进来的患者,是一个腰间盘突出患者,已经严重到不能走路的程度。

        他也不是简单人物,是炼钢厂的优秀工人,甚至被国家工会宴请过的优秀工人。

        这样的一个工人,出现这样的严重病情,也需要让中医看。

        至于为何不让西医入手,为何不去医院看,则是患者本身的愿望。

        童文林不喜欢西医,更不喜欢手术,他也绝对不手术,所以选择中医,是他的当务之急。

        好了,这就是三个前来求诊的患者,没有一个简单的角色,也没有一个简单的病。

        最严重的就在担架上昏迷着。

        而最轻的看似是李杨,可一旦他的手出事,影响就是一辈子。

        “诸位专家,参会的同志们,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三位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位躺在担架上昏迷的,是陶同知同志,陶同志是辽省铜山市班子领导,他的诊断结果是脑溢血,在松江人民医院急诊科用药一天一夜,无效。”

        孙建民先是指着躺在担架上的陶同知,介绍了一番。

        他也知道情况紧急,不能耽误患者接诊的时间,所以他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简短的介绍着。

        “这第二位患者叫童文林,就是坐在轮椅的这位,他是腰间盘突出,已经到了无法站立起身的地步,他还是优秀的炼钢厂的工人代表,受到国家工会的宴请之列。”

        “这第三位患者叫李杨,八级钳工,来自松江汽材厂,车间副主任,他是左腿骨折,左手严重错位,李杨同志希望他的手灵活性不受影响的好转痊愈。”

        “以上这三位患者的情况,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不知道哪三位专家能出手?”

        孙建民说到这里,脸色已经很严肃的问道。

        他也有些急迫性,毕竟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重要,都不能出事。

        松江人民医院摆弄不了的患者,也只能交给中医专家来试一试。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西医治疗不了的,还有中医来托底。

        因为这个时代厉害的中医还不少,所以能够这么做。

        再过个三四十年,想找几个正经的中医都没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