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娘亲之事



        下了一日一夜的大雪终是停了,只是寒意十足。玉宸早早的便要去晨定,他是怕冷的,一路上也是握着手炉,不住的紧着披风。看着周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心情倒也舒坦。

        只是来到紫宸殿才被告知,父皇未在殿中,昨夜宿在了贤妃的殿中,也就是他那位大哥的生母。心中升起一丝不悦,自己这是白跑了一趟?

        玉宸转身便去了贤妃的住处,远远的便听到了里面的欢声笑语。那其乐融融的气氛,仿似平凡之家一样,父皇那一声声的笑语,如银针利刃一般,狠狠地刺入了他的心底。

        在江全禀报之后,玉宸便进去了,自己一进去,刚刚的欢声笑语便停了。忍不住的心底自嘲,自己简直多余,打破了他们一家人的欢乐气氛。

        或许自己不该来的,甚至自己就不该回京。娘亲,您为何不听舅舅的,娘亲,如今宸儿只是一个多余的人了。

        握了握拳,收了收心,依然温润恭敬的跪地请安:“儿臣见过父皇,臣请问圣躬今日安否?”

        皇上这次倒是难得的,笑意盈盈的扶起玉宸:“朕安,起来吧。”玉宸忍不住心中苦笑,自己这是沾了他们母子的光了?

        贤妃与岚王亦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玉宸亦回礼:“见过母妃,兄长。”

        皇上笑道:“行了,一家人就不用这么拘礼了。”岚王亦随口唤了一声“母亲”搀扶着贤妃。

        玉宸却是眉头一皱:“玉宸敢问兄长,兄长的母亲是何人?”

        玉宸没理会殿中几人的呆愣,跪地道:“父皇,儿臣有一事想请问父皇,君王言行若有失,臣子可当进谏?”

        皇上看了儿子一眼,这小子胆量又见长了?一大早的谁又招惹他了?于是淡淡的道:“身为君王自当要求臣子,直言进谏并虚心听取,太子也要谨记才是。”

        玉宸紧接着回道:“儿臣遵旨,亦谨记父皇所言。所以,臣不敢认同陛下刚刚之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非礼不诚不庄。是以,礼不可废,君臣之礼、嫡庶之分亦不可不遵。儿臣虽是父皇的臣子,但亦是父皇的儿子,顶撞父皇,是儿臣不孝。请父皇恕罪,早朝过后,儿臣自去紫宸殿领罚。”说完便跪伏与地。

        皇上看着儿子良久,看着儿子一直深跪于地,回头对岚王道:“记住你的母亲是文元皇后,罚你将《礼记》与《孝经》各抄十遍,奉于皇后的灵位前。以后若是再犯,家法处置,今日你的早朝便免了,回府中好好的静思已过。另父子君臣,以后君臣之礼亦不免,朕希望岚王谨记。”

        说罢看向江全:“起驾宣政殿,太子起来吧,与朕一起早朝,领罚就不必了,宸儿无过。”

        岚王看着远去的皇上与太子,紧紧的握着拳头。贤妃在旁看着,心里担忧:“岚儿,不可与太子嫌隙,更不可招惹太子与他相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