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楚州



  郭子都的经历……与谢云初的师兄顾行知有些相似。

  郭子都祖父蒙冤,一家遭难,而后考取功名为祖父申冤。

  谢老太爷曾给郭子都赠字,洁云,是说郭子都的人品洁净如云,希望郭子都日后的仕途……也能洁净如云。

  人贪也都总有一个原因,比如太原府前两任知府王秋道和张思远。

  一个是被周围的环境,被想要前程的**,逼着不能不贪

  一个是因太过清廉,家眷跟他一起受难,所以陡然变了心性,跳入污泥之中。

  再比如杭州知州李时关,他是为了搜集证据。

  折子上说,郭子都是畏罪自尽。

  谢云初并没有先入为主觉着郭子都是被人“畏罪自尽”。

  一切都还得详查之后,才能下结论。

  等谢云初从户部将一应卷宗拿到手时,又在卷宗的名字上看到了田平安的名字。

  谢云初将卷宗拿在手上摩挲了片刻,回到御史台衙门,同于谦超和谢云望说……三日之后,启程前往楚州查清此案。

  此事谢云初还得同纪京辞说一声,如今纪京辞定居汴京多半是为了谢云初,她要出京自然得告知纪京辞。

  谢云初到纪府时,没有让人青刃通报,悄悄走至书房门前,见纪京辞正伏案注疏,时不时轻咳几声。

  敞开的,细雪如碎玉,纷纷扬扬的落着。

  谢云初身侧拳头收紧,自打三年前阿辞为了救她替顾神医试药开始,身子就大不如前,人也明眼可见的消瘦了下来。

  约是因这些年陪着谢云初沾染朝政的缘故,纪京辞的身上也少了几分不染纤尘的谪仙之气,多了些尘世之感。

  举手投足间尽是岁月沉淀之后,凌驾于众生之上的从容和高深。

  但,因谢云初身子日渐康健,能与他相守,教导七皇子之事又在有条不紊的按照最初他们所设想在向前推进,甚至谢云初已经将改革这样的想法不知不觉之中深植七皇子思绪中。

  按照青锋的说法,这三年多来,是纪京辞笑容最多的三年。

  厚重积雪从苍松上滑下,引得枝头一阵乱抖,哗啦啦的又落下许多,终是露出了苍松深浓颜的绿针本色。

  纪京辞抬头,就瞧见身着官服,披着狐裘的谢云初正立在门外看他。

  他搁笔含笑让谢云初坐,净了手走至桌案旁坐下,吩咐青锋取了个手炉来给谢云初揣着取暖。

  青锋去取手炉的间隙,纪京辞伸手握了握谢云初的手,眉头微紧:“怎么如此冰凉?可是又有什么不舒坦?”

  “路上想了些事,没用手炉。”

  说着,谢云初从袖中将从户部取来的一应文书递给纪京辞:“这个案子,透着古怪,皇帝交给了我,让去查银子的去处。”

  纪京辞接过供状文书细细查看。

  谢云初伸手在红彤彤的炭炉上烤了烤说:“朝廷贪污风气由来已久,虽然朝廷有制度,吏部也出了升迁相应的考核制度,可到底并非彻底改革,也只起到了一时的震摄作用。如今官官相护,结伴相贪,侵占朝廷和百姓的利益,听说年前桂州知府给三皇子送礼,光礼金就有十万两!”

  谢云初搓了搓手,皱眉:“这五万两……哪里就值得郭子都畏罪自尽?”

  纪京辞颔首。

  “况且,郭子都是祖父的学生,每年都会派人往谢府送礼,若郭子都真是一个贪官,既惦记着老师,送的礼……怎么也不会只是地方上的特产。”谢云初想起年礼这个细节来,“心里若没有祖父,不送便是了!”

  每年从云山书院出去的学生,到了年节即便是不能亲自来拜见谢老太爷,也会送上节礼。

  不论是感激谢老太爷曾经相助,还是因着如今谢大爷在吏部,谢云初又得皇帝看重。

  郭子都的节礼,每每在其他人的节礼当中,都显得寒酸。

  不过谢老太爷看重的是这些从书院走出去的学生心意,而非看重这些礼物贵重与否。

  “更别说……”谢云初抬起被炭火映得锃亮的眸子瞧着纪京辞,“郭子都完全可以求田平安给祖父来信一封,请谢大爷或是我来解困。”

  听到田平安这个名字,纪京辞将刚放在桌案上的文书拿起瞧了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