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不过有对比就有竞争,杜林愣神过后,看了阿童一眼,也跟着高声应下。
造德学堂门外炮仗的硝烟味还未散尽,墙内已经传来朗朗读书声。
外头围着的村民莫名就起了敬畏之心,情不自禁放轻手脚散开,压抑着美好憧憬低声交头接耳。
学堂的事有杜先生做主,赵家人不会插手置啄,帮着清扫完门外的脏乱也跟着人流散了。
秦氏眼珠子一转,见学堂临近作坊那里王小五乐呵呵的探头探脑,便颠颠的找刘能讨要了剩余的鞭炮,丢给王小五,“杜先生规矩大,那些文人又讲究什么‘清雅’还是啥‘清静’的,这些鞭炮大钱买的别浪费,你拿去作坊那边玩。”
作坊虽然早就“开张”,但是之前没有放鞭炮之类的什么大动作,秦氏倒是物尽其用。
前头赵家人听了暗笑,王小五倒是高兴的诶了一声,捧着鞭炮就往作坊那里回转。
不一会儿就传来噼啪炮仗声响,夹杂着郝大叔的笑骂,更高的是郝大叔家几个孩子的尖笑声,赵家的几个佃户都住在作坊那边,一时之间热闹得不行。
赵彩央回头看过去,就见几个孩子又想凑近王小五身边,又怕炮仗烧到自己,边躲边笑好不欢乐。
流离失所后晦涩的一张张小脸,终于露出该有的稚嫩笑容。
明亮得比冬日阳光还要暖人心。
就连面带疲色的郝大叔也露出了开怀的笑,赵彩央看一眼玩心大起的王小五,忍俊不禁,嘴角微微不自觉跟着扬起。
村东面的热闹过去,赵家猎物分类,药材也慢慢的晒干分类收拾好了。
这天林叔跟着佃户们在地里又巡视一番,竟发现地里又冒了新草苗,知道今年冬天又是往年一个样子了。
云南这边就是这个样子,一年虽说也有四季,但冬天没有中原那边那么冷,倒是跟春天一样很舒服。
不过,好歹是冬天,这边人又没有穿棉衣的习惯,因此对于林叔来说,还是有点寒冷刺骨。
从地里回来,林叔搓着手进了上房,见阿童小脸被炭盆烤的红扑扑,跟阿童说了两句话,将手靠在炭盆上笑道,“作坊那边的新房子一直放着都没有去住,现如今学堂也有自己的地方了,我们是不是要在年前搬到新房子里去热闹一下比较好?”
后世时气候变化剧烈,云南一带入冬偶尔才有一两场大雪,稀罕的很,南汉朝的云南还未受严重气候污染,不落雪并不稀奇。
不过,这边又比北地多了份湿冷,决定盖新房时赵彩央大笔一挥,果断给各屋添了大炕,后世南方冬天不供暖气,让多少南方人竞折腰,来了这里她必须豪一把,虽实现不了吹着暖气吃冰棒,好歹能坐上热炕头。
南地不兴砌炕,易生的职责敏感,否则她巴不得云南府那几处新房也都弄上大炕好过冬,要不是顾忌着不要太“特立独行”,入乡随俗的好,比起西红柿她更想推广大炕。
天生畏寒的赵彩央听林叔说到这里,不禁扼腕。
其他人倒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天气,围着炭盆有说有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