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莫惹是非



    听着村西面远远传来的喧哗声,再看秦氏这副当看戏似的八卦模样,可想而知村内风向如何。

    赵彩央听罢微微挑眉——原以为把李寡妇送进村长家就够村长一家喝一壶的了,没想到人心不足,大有不愿让李寡妇好过的人在!

    见赵彩央兴味索然,秦氏又啧啧说道了两句,换了个和自家有关的话题,“彩央,你看张姐镇子上的家这两天热闹的!我们是不是也摆两桌酒,好好招待招待那些上门道喜的人?”

    他们家和刘好运家不同,是外来户,林叔能得个保长的村官,瞎子也看得出是因为自家和易家关系不一般。

    还是不要太张扬的好。

    赵彩央摇了摇头,把自己的想法点明,别有深意的交待道,“刘伯伯家的村官是失而复得,他们在村里人缘又好,怎样庆祝都不为过。至于我们家……还是低调些的好,林叔这个保长的位置也不是随便坐的,还是踏实做事,以后能为村里做出点实事才是正经。到时候婶子您想怎么高调都行。”

    秦氏其实就是想显摆显摆,闻言不由有些赫然,忙正色保证不行差踏错,收了木盆棒槌,笑嘻嘻凑到赵彩央身边,“你这写了半上午了,是在写些什么?”

    村里事情落定,要做的东西交给了狗蛋,手上针线活也忙完了,过两天就是中元节,赵彩央趁闲着的时候把礼单写好,仔细将写好的中秋节礼报给秦氏听,问道,“这些都是给京城苏府的,还有是给英姐的和张举人家的。我打算买齐了就雇个脚夫帮着送去。婶子,您要不要也给家里备一份?”

    张举人一家对她们有收留照顾之恩,一年三节的节礼是一定要送的,从云南到京城路途遥远,中元中秋节礼,送到赵家庄正好能赶上。

    而秦氏娘家还有个弟弟弟媳和子侄,自秦氏嫁到青灵村就鲜少来往,当初秦氏回娘家说了要随林叔来云南的事时,她那被小气吧啦的弟媳管得死死的弟弟非但没有不舍,连半毛路费都没给,向来狗眼看人低的弟媳更是说了不少风凉话,等着看她背井离乡有什么好下场。

    秦氏想到弟弟就窝火,再想到弟媳的嘴脸冷哼连连,精神一振眼睛放光道,“彩央,你也给我娘家送一份!照着给张举人家的减一半就行!”

    既能打她弟媳的脸,显摆一下自己现在过得好,又不送太好太多,让那小心眼的弟媳自己犯嘀咕去!

    赵彩央心领神会,想了想,提笔又写了一份礼单念给秦氏听。

    吃食特产照着送给张举人家的减半,布匹则换成了大半廉价的粗布,只多加了一匹江南有名的杭绸,另外添了一份给小孩子的纸墨——这两样就足以抵其他节礼的价值,收礼的人看了,要么觉得秦氏过得极好,手里闲钱不少,要么猜测秦氏是在娘家人面前打肿脸充胖子,秦氏那满肚子心眼的小家子气弟媳还不得想得抓心挠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