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庙宇秘密-第2/3页
在天平天国及捻军被完全剿灭之后,清军确实没能抓到张宗禹和宋景诗两人,倒是张皮绠在老家安徽涡阳,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派人抓住,最后凌迟处死。
张宗禹或者说宋景诗,竟然避祸到澳洲达尔文?实在太难以置信。
有关张宗禹的去向,说法很多。
主流说法是“投水自尽”。依据是李鸿章上报清廷称张宗禹溺水身亡,《清史稿》亦据此称“张宗禹投水死”。事实上并没有找到张宗禹的尸体。
李鸿章的对手左宗棠,直接指出李鸿章“冒功”,因而同样是《清史稿》,又有这样一段记录:“茌平之战,全军溃败。率十余骑突围而出,不知所终。”
此外还有落发为僧说,落难孔家庄说等等。
至于宋景诗,同样也有两种说法。
一说被安徽巡抚英翰于1871年杀害,可这一说法,没有任何朝廷嘉奖信息佐证,很是奇怪;一说宋景诗逃亡江湖隐姓埋名,甚至有人称在1899年见过宋景诗回老家在父母坟前烧纸。
能围杀僧格林沁的人,青史上无论如何都应该留下一笔的。
卢灿忍不住问道,“张老,你说……这座列圣宫,是张宗禹和宋景诗建的?”
“卢东家真是有才!”张显南竖起大拇指,“准确说,是宋景诗当年落难,搭乘商船躲到潮汕一带。原本还想着在汕头起复重干大事,又因为捻军运动完全失败,清政府全国缉捕余党,他一看势头不好,便随着船队,漂洋过海,来到达尔文。”
“1888年,宋景诗旧伤复发,命不久矣,遂即用自己这些年抢来……积攒下来的钱,建了这座列圣宫。他宋景诗是大豪杰大英雄,自然要把康公放在正殿。”
我去!这座列圣宫,竟然是捻军别部黑旗军首领宋景诗所建?
真的很让卢灿意外。他双手搓搓脸,又有些理解——当年,南洋几乎是躲避国内灾祸的最好去处。宋景诗逃到南洋,也不难理解,充其量,他跑得比较远而已。
“张老,您说的这些……是有文字记载的吧?”卢灿撑着下巴问道,
又笑着补充一句,“不是怀疑您老说的真实性。只是……您应该知道了,我手中有一家规模还算可以的博物馆,除了展出一些古董艺术品外,也会做一些历史方面的研究。”
“就像您刚才所说的那些内容,就很有历史研究价值,它能够将捻军黑旗军首领,宋景诗的完整人生,展现给后人查阅。所以……您明白我的意思吧。”
“就这些还有历史研究价值?我就是闲的没事,自己瞎捣鼓的。”张显南被卢灿说得挺开心,点点头,“有的,有的,早年的寺庙祈文册,还在的,上面有相关记载,我回头拿给你看。”
寺庙祈文册,是建设寺庙之前,祷告上天,为什么要建设这座寺庙,并祈愿上天同意的一种文章。这东西确实能证明,寺庙是谁建的。
有这东西在,那就好办。
有关宋汝窑胆瓶的谜底算是揭开——这件东西估计是宋景诗抢自于山东,然后一路颠沛流离,被带到达尔文。在宋景诗临死前,被他供奉到主帅大人帐前,因而才出现北帝和观音像前没有花供,偏偏主帅大人面前有的“怪异现象”。
“来来来,张老,我敬您!”卢灿举杯,与张显南碰了碰。
今晚喝的是香槟,哪来的敬酒一说?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套用性极强!
谨慎的卢灿又补充一句,“如果您老这次重修列圣宫,还能发现有关宋景诗的物件,请务必帮我保留,这是一套完整的历史研究证据链。到时候,这篇研究成果一发表,您老就是第一署名者!”
“肯定会保留的……哎呀,哪敢呐,我就一糟老头子,纯粹无聊时研究打发时间……”张显南被卢灿说的脸色微红,自己一个啥也不懂的老头子,因为这么点事,就能成研究专家?
其实,很多研究成果,都是这种“土研究”得出的,所以,在史学界,《地方志》一直被称为“历史研究的最佳辅助资料”。
卢灿的谨慎小心,让他收获不小——列圣宫重建,掀掉地基之后,还真的发现不少好东西,都是当年宋景诗埋藏的准备东山再起的军资物品!
酒桌的气氛,越发的好。
话题逐渐从张显南,转到张水宜。
“卢先生,您这次来澳洲,也是为了即将开标的第一期私有化国营企业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