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刘阳-第2/4页





        在一些漫无目的的日子里,我常去小城的一家图书馆借书,借以消磨一些冗长的时光并感觉有所追求。

        那次我借阅的书名为《情感教育》,它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作品之一。在我把它拿回家并且翻阅到将近一半时,发现里面夹了一张小纸条,我不得不停止阅读,继而将兴趣转移到这张小纸条上。

        纸条上写着:赠,和我一样喜欢本书的读者,如有兴趣请和我联系。然后是地址,时间1988年某月某日,署名刘阳。纸条业已陈旧。

        依据书背的借阅单上的记载,写下这张字条的刘阳是第一位读者,时隔三年之后,我是第二位。

        时隔三年之久,我忽然极其隐秘的窥视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史——这座城市的人们淡漠着文学的同时是否也淡漠着内心的情感呢?

        我在揣想,三年之前的那个刘阳,在写下这张纸条时,是否度日如年的期盼过什么?

        隔着这么悠远的时空,我无法预知三年之前的阅读者在写下这张纸条时怀着怎样的心情。

        基于好奇,亦或无聊?使我产生一股冲动,想认识那和我有同样兴趣的署名叫刘阳的人。于是按照纸条上的地址写了封信给那个素不相识的刘阳——或许他已经忘记他的企盼,过时的企盼。

        在我二十岁生日的那天下午,我收到了南方机械厂的录用通知书,这意味着我从此有了一份完整的也许能享用终身的工作。

        我打开窗,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放松一下压抑已久的心情,准备给远在乡下的母亲写信,让她分享我的快乐。似乎就在这时我听见有人敲响楼下的门,我循声走下楼梯,打开了门——

        午后耀眼的阳光试图越门而进,闯入我阴暗的房间。却被一高大的身影拦住,从他的身体两侧漏进的余光,耀花了我的双眼,近在咫尺,我竟看不清他的模样。

        我看到一个人逆光站着,一动不动,像极了从电影布景里走出的造型。

        我看不清他的脸,但可以感受他的轮廓,似从远方风尘仆仆归家的游子,带着满身的疲惫,时光的沧桑,画面是那么的虚幻不实,却又是如此贴近于我的审美情趣……

        直到我的眼睛适应了阳光,直到我们彼此互相做了介绍,我才知道他就是刘阳。

        刘阳正是以这种不及设防的姿态走进了我的生活。走进了一种不知是我所期待的,还是他曾经设计的生活——后来我知道,他所设计的生活通常都是针对女孩子而存在的。

        刘阳是个情商(这是他酒后经常说的话)。他不会刻意去追求同性的友谊,他只是因为我那封信的笔迹纤细柔美,便误以为我是一个婉约的女子,以为又会发生一次生动的邂逅,然而由于他的错误,却错出一段尴尬的友谊。

        我不知道,这样的友谊是不是一种暗示,一个情商走进了我的生活。

        以后……,你无法预知两个年岁相仿,尴尬相识的年轻人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恣意疯长他们的友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