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同学



  7月23日,钓鱼。

  7月24日,继续钓鱼。

  江大军跟大民大国两兄弟打卡完成今天任务,抬着水桶往家里赶,顺便他跟俩兄弟说些钓鱼技巧方面的事情。

  通过这几天教学,今天江大军也让两兄弟各钓半小时的鱼,是不是空军不重要,重要的是钓鱼重在参与。

  额,不对,是重在实践。

  学习任何一门手艺,甭管理论知识有多厉害,没有上手都是白搭。

  要不是现在麦子早早的收割完了,江大军都想自带干粮,带着哥几个去农村亲戚家帮忙收麦。

  现在京城找块麦子地,不要太容易,出了二环就有一大堆。

  好吧,现在还没有二环路呢,二环建成还要等个二三十年,现在称呼京郊叫某某门外。

  比如东直门外两里地的红星轧钢厂。

  虽然江大军不确定以后下乡,自己是种麦子还是种水稻,但多学点东西总是不错的。

  “哎,江大军!”

  江大军抬头望去,前面巷子里站着一跟他年纪差不多的青年,长脸大眼,1米六多一点的身高,  上身穿着白色短袖衬衫,下身是蓝色棉布裤子。

  嗯,  再带上一条红领巾,  就更像个学生仔了,  实在是白衣蓝裤是这个年代标准的学生装。

  “王小帅,你怎么在这?”

  江大军也有些惊讶,  快步上前,拍了下对方的肩膀,对面的青年是他的初中同学,  两人关系不错。

  当年,东区五中初中部的语文老师还拿他两人名字开玩笑,说两个人的名字合在一起就好了,  大军里的小帅不就是将军了嘛。

  “干活啊,我现在上班了,就在你家这条胡同的粮店上班,  这不跟我师傅来送下个月的粮票了吗?”王帅小面有得色道。

  炒豆胡同粮店大名是新民粮店,  更早时候是大和恒的分店,  但附近的老百姓嫌称呼麻烦,平常都称呼炒豆胡同粮店。

  大和恒很多人一听名字以为是RB人开的店铺,  实际上是个天大的误解,大和恒刚开业的时候是1919年,  老板是个正宗的中国人齐如山。

  当年RB人占据京城的时候,  很多奸商以次充好,  大发国难财,但齐老板的大和恒粮店从来不干掺糠使水的事。

  哪怕大和恒粮店卖给普通老百姓的混合面(一种麸子、糠、树皮、草根以及少量玉米面混合而成的粮食),也比其他商家掺的粮食多,  在附近口碑爆棚。

  哪怕其店铺关停十几年了,  江大军还时不时地听江敬堂说起大和恒的三条腿棒子面(用玉米面、糜子面、黄豆混合而成的粮食)做的窝窝头那个好吃筋道。

  但真正令齐老板出名的却不是他粮店老板的身份,而是票友的身份,  作为梅兰芳梅老板的好友,  他为梅老板创作了《天女散花》《洛神》等剧本。

  后世京城有一座粮店博物馆,  其原型就是位于前门的大和恒的总店。

  六十年代,京城粮票发放的日期不是在月初或者月末,  而是定在前一个月的24号。

  比如,  现在是7月24号,正好发放八月份的粮票。

  而且京城是国内为数不多粮店工作人员上门给居民送粮票的城市之一,  同时期大多数城市的人都只能到日子了,  自己去粮店领票。

  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刚拿到手的粮票可不可以买粮呢?

  答案是可以的,  每月24号之后的日子,两个月份的粮票都能用。

  比如现在你去粮店买粮食,7月份的粮票都用光了,也可以使用八月份的粮票,当然七月份的粮票也可以用。

  “好小子,啥时候进的粮店,你不打算当兵了?”江大军有些羡慕道。

  这时候粮店工作可是个肥差,做个类比,地位类似于后世宇宙第一大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不仅个人收入高,粮食系统的各种福利待遇就更让人向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