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负债



        接过孙晓离递过来的平板,洛阳简单地翻阅了一下,是一件受害者暴毙的案件,发生在北市一座很偏远的村庄里。报案的是在村庄里画画采风的两名女学生,今天一早她们与村头一户人家说好了要在院子里等日出。采风结束以后,她们打算在周围转一转。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左右,路过一间屋子时感觉不太对劲。屋门大开,往里面一看,地上躺着两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位老人。两个学生吓坏了,赶紧打电话报了警。

        受害者名叫吴元东,37岁,北市人。他的身份很普通,在一家企业做谈判专家。但是他的父亲吴一典,曾是东城的首富。俗话说站的越高摔得越惨,吴一典的事业在于同行的竞争中惨遭滑铁卢。他在破产之后一病不起,两个月前因病去世了。吴元东的母亲也因此积郁成疾,开始变得精神失常。

        吴元东出身农家,是依靠父亲白手起家才得以搬去东城。家业破产后,他无力负担巨额债务,就带着母亲逃回了老家北市原先住的的村庄。吴元东在五年前结过一次婚,两人一直没有孩子。在资产告急的时候,妻子口头上要求离婚后逃之夭夭,只在被债主变卖的两人的房子里,发现了一张只签有妻子名字的离婚协议书。

        由于吴家在东城欠着上百万的巨款,母子俩逃回农村后,日子过得相当清贫。听邻居们说,吴元东自从回北市以后,整个人从以往的善谈变得寡言起来,每天都埋着头干农活,农活结束了就回屋子里照顾母亲。

        平板上保存的资料有限,孙晓离说弟弟给自己发的就是这些,他现在抽不出空找他,但是给洛阳所在的东城警察局的局长留了一个电话。“幸好他以防万一,还是让我过来找你。不然等你休假结束,他的休假也要因此泡汤了。”

        洛阳将图片翻到最后一页,皱了皱眉头,“这资料里连个受害者死因都没有,也没有排查嫌疑人。”他把平板放在茶几上,“别把莫名其妙的案子扔给我,我真的在休假,没别的事情的话就快走。”

        “这上面不是写了吗,暴毙,已经排除了药物过量引起突发心悸。法医到场后,根据尸体体温以及尸僵程度断定受害者死亡时间超过十二小时。”孙晓离点开平板里的一张图,“但麻烦的是,晕倒在受害者身边的,也就是受害者的母亲。她在清醒后一直说儿子是晚上十一点左右回家的,并且一口咬定她是亲眼看着儿子倒下的。”

        “十一点?”洛阳疑惑,“那两个学生是几点钟发现受害者的?”

        “早上六点半,那样受害者的死亡时间应该只有七个半小时。但是老太太看起来相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确定,并且也一直护着儿子的尸体,不让法医验尸...”孙晓离无奈,“所以他们才格外头疼。”

        这样的话时间就对不上了...受害者母亲的不配合并不出乎洛阳的意料。在曾经侦破过的案件中,他也曾碰到过一起。当时受害者舌苔颜色有异常,虽然初步怀疑受害者是服毒自杀,但同时也不能排除他人投毒的嫌疑,因此法医想要解剖尸体看看体内是否还有毒药残留。但是受害者的新婚妻子十分拒绝,在案发现场一边哭一边死死地抱着尸体不让任何人接近。最后经过几番疏导,她只能看着丈夫被法医装进装尸袋,远离自己的视线。

        洛阳至今还记得那个女人哭得浑身颤抖的样子,当时的他其实是有恻隐之心的。首先那对夫妻才新婚一个月。受害者的父母也说了二人正在做度蜜月的准备,连机票和酒店都订好了,结果新郎突然离世了。其次是这位新郎官的死因。案件的结果是受害者涉及到了自己公司和竞争公司之间的经济纠纷,受害者的竞争公司官司败诉后,竞争公司的管理高层申请上诉也被驳回。他们想着明路走不通就走暗道,以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为由设宴款待受害者,随后趁他去卫生间时往酒杯里放了慢性毒药。最后是一名高管去警察局自首,当时参加宴会的所有该公司员工均被判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