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战前夕-第4/5页





        太宰王黼和内廷的大宦官梁师成私交过密,加之一点也帮不上徽宗皇帝处理军国大事,于是被无情贬斥。

        经过调整,皇帝依旧乾纲独断,大权在握。太子一系依旧要蛰伏待机。何况,皇帝的另外几个儿子也依旧不肯消停,在皇帝面前卖萌争宠。尤其是三皇子郓王赵楷,处处模仿徽宗皇帝,简直是深得拍马屁的精髓,因此很得徽宗皇帝的宠爱。因此,太子的日子过得并不如何舒心。

        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近日皇帝的宠臣高俅居然通过自己的内兄隐晦的表示了亲近的意愿,赵桓大喜过望。高俅手握东京禁军大权,京城的安危就掌握在他的手里,妥妥的实力派,如能收服,则帝位无忧矣!任由自己的几个弟弟上蹿下跳,也都是白搭。

        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文会。

        太子为了避嫌,并没有邀请多少人,反而只是小范围的请了几个东宫属官,以及自己的几个小舅子。最为特殊的是太常少卿李纲居然在座,众人尽皆大为惊讶。

        李纲这人性情刚烈,不懂隐忍变通,所以,虽然有才,却也不得徽宗皇帝重用,蹉跎岁月在太常少卿的位子上,前进无门。众人一看,这是投靠太子的节奏啊!李纲在清流中地位尊崇,声势很大,有他的加入,太子的位子便更加稳固了。因此,宴会的气氛十分欢快。

        李纲却默默的对太子赵桓使了个眼色,赵桓会意,和李刚默默的走到了偏厅。

        李纲从袖子里拿出一封奏折递给了赵桓道:”殿下看看这封奏折写的怎么样?“

        赵桓接过来认真看去,越看情绪越激动,一把拉住李纲的袖子问道:”李卿的意思,这封奏折写的是真的?金国会对我大宋用兵?“

        李纲严肃无比,正色道:”奏折写的论据清晰,殿下自有品鉴的能力。恐怕**不离十,区别只在于咱们自己能抵抗到什么程度!金国南侵,燕京就太重要了,自从收回燕州,以往的防线大都已经废弃,河北只有燕京一线驻扎有重兵,问题是掌控这股兵马的人是三姓家奴郭药师。这个人,可能会尽心尽力的防守吗?此人一旦投降,河北将再也无险可守!大宋危矣!“

        赵桓已经被李纲的形容给吓住了。他从根子上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反而性情懦弱,平日里掩盖在温文尔雅的气度下,已经考验,立刻原形毕露。不顾皇室体面,拉住李纲问道:”李爱卿,那该如何是好?“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心理素质太差了!这样的储君真的能挽救朝局?可惜,时不我待呀!大宋已经经不起内耗了,再纵容其余的皇子前来搅局,事情只会更糟!李纲就在此时,决定了一定要把赵桓推上皇位,或许还能挽救大宋江山。

        李纲的内心话自然不能对赵桓明说,于是安抚赵桓道:”殿下,遇大事要有静气。您身为储君,却不适合插手朝政,陛下跟本就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咱们无能为力。臣更担心的是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箭在弦上,南侵在即,使节只不过是烟幕弹。您要做的事,就是静观其变,需要您出面时,要果断顶上!“

        ”陛下宠信小人,威望下跌,不足以挽救颓局,所以,臣要恳求殿下,在这段日子谨言慎行,以待天时,闲暇时间就多看看唐肃宗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