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风波起沧州-第4/6页
高俅心里已经畅想着自己一口吞下柴家百年的积蓄,还不立刻晋身大宋最为富裕的有钱人。巨富也不为过!
百官看着皇帝和高俅打哑谜,自己却一无所知,只能心里暗自猜测。
童贯的事是告一段落了,可是燕云十六州怎么办?皇帝不甘心!在他的眼里,这确实是一百多年里,最好的一次机会。于是,皇帝吩咐道:“派马政再度出使金国,商谈燕云问题。”
皇帝又想到了老办法----岁币!不就是前的问题嘛。钱能解决辽人,自然也能解决金人。
这种思维逻辑已经渗透大宋的执政阶层了,百余年来,屡试不爽。
东平府。
武大彻底的低调起来,他利用这个难得的和平期,整编军队,充实军备。自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和铁匠、刀匠、弓弩匠等各色工匠厮混在一起。
他要大力发展火器,就算他不懂冶炼钢铁,也不懂铸造,但是他知道大致的原理,这些已经弥足珍贵了。武大把后世的一些理论灌输给工匠们,重金悬赏解决各种技术难点。相信总有一天,有人能给自己造出火枪、火炮。
武大还希望刀匠们改造现在的刀具,最让武大念念不忘的就是明清两朝都风靡流行的雁翎刀。大宋的刀具并不利于骑兵等兵种用于劈砍等战术动作,所以,武大又发布了雁翎刀的技术攻关。
这些从东京军器监转运过来的工匠,基本上就代表了大宋最高的水平。武大基本上让他们承担了教官和研究员的作用,想要让军工大进步,必须要彻底的提高他们的地位,刺激工匠们的从业热情。历朝历代,士农工商,工匠都是被歧视的一部分,武大先从他们的待遇入手,潜移默化的在梁山范围内提高工匠的地位。何必从一开始就急吼吼的大张旗鼓,润物细无声,才是更高的境界。
武大沉迷于军工技术中,不知外界的惊涛骇浪。
其实,他早就知道,童贯一定会大败,只不过他忘了柴进的事。还以为自己执掌梁山,局面早就变得面目全非,或许柴进能够套的牢狱之灾。而且,自从王伦去了沧州,梁山就和柴进失去了联系。武大见过柴进,这个人,简直就是个不知所谓的公子哥。如果没有赵氏皇族的包庇,这厮早就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
柴氏如此尴尬的境地,这厮居然能靠着接济江湖人,给自己搏了一个再世孟尝的美名。问题是,这种名声放在宋江身上那叫美名,放在柴进身上,那叫催魂符。原著里,他进了监牢成为阶下囚,起因是因为高俅的侄子高廉觊觎柴进叔叔,柴皇城的庄园,这才把他们叔侄都弄进了大牢。看似有理,其实尽是胡扯八道。真的是高廉要动柴家吗?不可能!分明就是高廉替皇帝背黑锅呢!
柴家世代被赵氏优渥对待,位的就是要洗去身上的污点,结果,这一代的柴家出了一个奇葩---柴进。他的祖先享受着富贵,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倒好,专门结交亡命之徒。哪个皇帝会不多心?容忍是有限度的!
这一次,柴进还是没有逃脱劫数。
这一天,武大正光着膀子陪着刀匠锻打一柄雁翎刀的刀坯,堂堂梁山大寨主,把自己搞得不伦不类的,就像一个刀匠学徒。王春光匆匆的跑了进来,对着武大说道;"杜迁回来了!可能王伦和柴进出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