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总参会议-第2/3页





    徐上将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理有据。

    他认为在(全面)抗战之初,日军曾嚣张的向国际宣布,将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如今掐指算来,再过几天三月之期就快到了。

    如果华北日军顺着平汉线,或津浦线南下的话,哪怕他们拥兵百万,战力个个胜似“金兀术”,但是想在短期之内占领华夏,根本就是一个空想,因此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尽快打破淞沪只困境,直趋华夏首都南京。

    与会人员却都皱起了眉头。

    按理说徐上将的话也不算全错,因为日军一旦再次增兵二十万,杭州等地多半真会失守,而上海失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按照这样的攻击部署,才是日本鬼子的最佳选择,能够尽快的结束此次中日大战。

    但是又不知为什么,在他们的心中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老蒋很快想到了日本问题的专家——何应钦上将。

    这厮素有亲日派“带头大哥”之雅号,从“九一八事变”后,就长期在平津一带督战,先后与日本鬼子签订了《塘沽协定》与《何梅协定》,固然被人臭骂成了“卖国贼”,但是他对于日军的上上下下确实很了解。

    因此对日军动向有疑惑时,找何部长准没错。

    何上将摸着茶杯沉吟了片刻,直到老蒋有些不耐烦了,才有些犹豫的解释道,“据职部所知,日本人历来精打细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得到最大化的利益,所以此次也不例外,‘三个月灭亡中国’之言,与其说是恐吓我华夏,不如说是欺骗日本国内的中间势力”。

    “日本左翼,毫无疑问是坚决反战的人群”。

    “唯有庞大的中间势力,才是日本军国主义所要争取的对象,之所以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主要是想让这些人对侵华战争松绑,因为战火一旦爆发,再想要尽快停战的话,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因此职部判断,华北日军主力,应该不会用于登陆淞沪战场”。

    “不过,日军打算组建第10军与第11军,恐怕是真有其事”。

    “但是有一点,据职部的经验判断,这两个军应该是一真一假,因为在短期之内,想抽调6—7个主力师团登陆淞沪,根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唯有真假莫辩,才好从容的布置主攻方向,预计日军是以先解决目前淞沪日军的困境,才是他们发起登陆作战的真正目的”。

    “至于华北日军的大举南下,应该也是真的”。

    “因为华北日军在平津一带,停留得太久了,寺内寿一、香月清司和西尾寿造等日酋,可不是什么信男善女”。

    “他们之所以迟迟不动手,应该是为了拉拢一些汉奸,想以最小的代价攻取华北等地,据我所知,冯玉祥将军,已与宋哲元部离心离德,与其旧部韩复渠,也有些貌合神离,整个华北战事崩盘即将”。

    老蒋大惊失色,他原以为任命西北军创始人,冯玉祥为一战区司令官,暂时统摄平津、察哈尔、山东等地的西北军旧部,是一招妙棋,不料现在他才知根本是南辕北辙,不但平津与察哈尔已经沦陷,流落到保定的旧部又无心恋战,而山东的西北军旧部,与他又是貌合神离。

    华北还真是麻烦大了。

    程颂云将军义无反顾的站了起来,他对于华北的大格局,又有一番新的见解。

    “蒋公,此事也不难解决。可以将第一战区,分解为第一与第六战区,职部将亲至第一战区,督战商震部与刘峙部,重点是防守平汉线北段,在适当的时候,将宋哲元从山东请来,委以重任——担任战区副司令”。

    “冯玉祥司令,则请南京任命他为第六战区司令官,专门督战西北军旧部,严防死守津浦线北段,这样一来,以免山东的韩复渠部,还想讨价还价磨洋工,毕竟第六战区一败,日寇必取山东首府济南”。

    在“七七事变”后,南京只暂时划分了五个战区,即第一战区辖冀鲁与平津,第二战区辖山西、绥远与察哈尔,第三战区辖浙江和苏南,第四战区辖广东福建,第五战区辖苏北与鲁南。

    至于第六战区,本来还只是一个设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